1)第11章 砺 志 (4)_蔡元培论人生·修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道家说:“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带来危险。”又说:“国土狭小人民稀少。即使有各种器具,却并不使用,使人民重视死亡而不向远方迁移。虽然有船只车辆,却没有必要去乘坐,虽然有铠甲武器,却没有机会去陈列。使人民回复到结绳记事的时代。人民有美味的饮食,华美的衣服,安适的住所,欢乐的习俗。邻国之间可以互相看得见,鸡鸣狗吠的声音可以互相听得见,人民从生到死,互相不往来。”这些都是按照目前的幸福来说的。按照进化史来考证,人类的精神趋势刚好与之相反。

  人口过多虽然从古便被作为借口,但自古以来探险新大陆的人都是出于好奇心,而不是被饥寒所迫。南北极是苦寒之地,未必会有我们生活可以直接利用的资源,然而冒险探访极地的人从未间断过。从手推车到马车,从木筏到船舰,足够解决那些交通问题了,然而却仍注定会发展到出现汽车汽船和自动车,等等。近代以来的飞艇飞机更是成为人们追逐竞争的目标。在这些交通工具发明的初期,必定有很多试验者为之而牺牲,却不会因为自身来不及利用它们而后悔。文学家、美术家最卓越的著作,有的在死后才开始被世人崇拜,却不会因为自己生前得不到信服而放弃创作。由此可知:为将来而牺牲现在,又是人类的一个共性。

  人类发展早期,耕种粮食,凿井饮水,谋生的工作非常繁重,没有空闲时间进行较高层次的思想活动。到了机械设备发明以后,交通迅捷,生活工具日趋便利。按照这样发展下去,总有粮食像水、火一样充足的一天,人类再不用为温饱问题所拖累,因而能够专心致力于精神的修养。现在虽然还没有到那一天,但是嗜好纯粹理论的学科、高尚典雅的美术的人已经如饥似渴,这就是将来这些精神追求将得到普及的征兆。科学,是用来克服现象世界的障碍,引导人达到光明的。美术,是用来描绘本体世界的现象,从而唤醒人的觉性的。人类精神的趋向既然与此接近,那么它所能达到的地方就大致可知了。

  然而,进化史告诉我们:人类的义务,为大众不为小我,为将来不为现在,为精神愉快不为躯体享受,这些已经非常明显了。然而世上误读进化史的人,却以为人类的大目标不外乎是自身与种姓的生存,因此便以强者的权利作为最高道德标准。假使人类真的以自身的生存作为最大目标,那么就将如神仙家们所主张的那样,又与种姓有什么关系呢?如果说人类就是以繁衍自身种姓为最终目标,那么就必然以保持其单纯的种姓为头等大事,而同姓结婚,其后代不兴旺,古今的开明民族,往往混有几支不同的血统

  请收藏:https://m.bqg8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