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1章 砺 志 (4)_蔡元培论人生·修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两者究竟哪个是最根本的目标呢?孔子曰:“生无所息。”庄子曰:“造物劳我以生。”诸葛孔明曰:“鞠躬尽瘁,直到死才停止。”这是我们自身要生存下去的原因。

  北山愚公曰:“即使我死了,我还有儿子,我的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有儿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而山不增高,怎么会铲不平呢?”这是种姓之所以要生存下去的原因。人类因为在世界上有当尽的义务,不得不让自身生存下去。又由于这个义务不是几十年寿命就能完成的,所以不得不谋求种姓的生存繁衍。为了让自身至种姓生存下去,不能不需要维持生命的物资,于是有了吸收的权利。又或者我们之所以尽义务的身体至种姓,以及用以维持生存的各种资源,无端受到外界的侵害,将要因此失去自身尽义务的自由,于是有了抵抗的权利。这正反两方面的权利,都是由义务而演化出来的。现在如果说我们无所谓有无义务,而权利却可以无限,这就像同舟共济,不同心合力就不能够到达彼岸,可强有力的人在行进中多事,抢了他人的船桨据为己有,岂不是本末倒置吗?

  过去有哲人达到了大目标的境地,而对于其他无数小目标又衡量它们距离大目标的远近,来作为判断其大小的差别。通常来说,大小目标是并行不悖的。孔子说:“自己要立足,也要让别人能立足,自己要事事通达,也要使别人事事通达。”孟子说,自己喜爱音乐、财货、女人,就应与别人一道也让百姓可以欣赏音乐、拥有财货、嫁女娶妻。就是这个道理。对于目标的变化,废弃小的来彰显大的。尧知道儿子丹朱缺乏才能,不足以将天下托付给他。

  托付给舜则天下得利而丹朱利益受损,托付给丹朱则天下利益受损而丹朱得利,尧最终没有损害天下的利益而让一人得利,将天下托付给了舜。禹治理洪水,十年没有回家。孔子曰:“仁人志士,不贪生怕死而损害仁德,只勇于牺牲来成全仁德。”墨子从头到脚都磨破,只要有利于天下的事就去做。孟子说:“生命与大义两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时候,舍弃生命而保留大义。”范仲淹说:“革除一名不称职的官员,会令其一家人受损害,但这种损害远小过让其管辖的一个地区的百姓受害。”就是这个道理。遵循这个道理进行下去,所谓的人生才开始合乎世界进化的规律,才有真正的价值。否则,像庄子所说的,人的身体不过是天地所委托附于的形体,即委形,人的子孙不过是天地委托附于的蜕变,即委蜕,又有什么值得选择的呢!

  此篇是蔡元培第二次赴德留学时所作,刊载于1912年冬巴黎出版的《民德杂志》创刊号,1913年4月又转载于《东方杂

  请收藏:https://m.bqg8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