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二十四章 开山钥匙_黄河禁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采参可分三个阶段:农历四五月间,参苗萌发,叫“放芽草”;六七月间,参叶藏在杂草中难找,叫“放黑草”;八九月间,参籽成熟,鲜红光洁,形似鸡腰,冠诸团生细杆之上,很像榔头,民间称“红榔头市”,这是采参的黄金季节。

  就像我们眼前看到的这万绿丛中一点红,就是民间俗称的红榔头。

  干这行可不简单,要拜师学艺,挖参人在进山之前都要集体由现任把头带头跪拜去世的老把头,这是规矩也是求保佑。

  采参人有一句顺口溜:都说人参是个宝,参苗却要血来浇,根根白骨抛山崖,采参人不如一根草。

  采参人,身上几乎都是伤痕累累,小伤是树枝刮的,石头碰的,小动物咬的、挠的,大伤就是碰上了老虎、熊。

  有一个采参人在山上碰上了两只熊,让熊把半拉脸都舔没了,耳朵也给咬下去了。

  刘三手有没有拜过把头我不知道,但是参帮一脉虽然技艺超群,可真是要跟只为天灵地宝而生的羊倌或是憋宝人想比,压根就没法相提并论。

  一边琢磨着一边看着刘三手小心翼翼地用拴有铜钱的红绒绳套在参叶上,心中明白,挖参开始了。

  通常在接完山之后,把头先用拴有铜钱的红绒绳套在参叶上,这样做的目的传说是因为人参娃娃有遁地的本事,只有用红绳拴住了,它才不会逃跑。

  拴完红线以后,把头要在人参周围的地上画一米见方的框框,四角插上四个人用的索拔棍,称之为“固宝”,其他人点燃蒿草熏蚊虫,以便把头集中精力挖参。

  挖参时先破土,然后用光滑的鹿骨钎子慢慢地一根一根地挖参须子,那动作像极了现在的考古挖掘。把参须周围的土抠净后,再用青苔茅子将参拉出来。随后,用青苔茅子、桦树叶、掺上一些原土,把人参包起来,用草绳打成“参包子”。

  挖完参要砍“照头”,即由把头在附近选一棵红松树,朝着挖参的方向,从树干上剥下一块树皮后,在白茬树干上用刀刻杠。放山的人数刻在左边,有几个人就刻几道杠;右边刻的是几品叶参,几品叶就刻几道杠。这是为了使大家知道这个地方曾经挖过人参,是人参生长区。

  这样一棵完整的人参就挖出来了。

  而当我瞪大了眼睛看着刘三手将一颗完整的二叶品人参从土里挖出来的时候,已经不知道过了多久,腿都已经站的没了知觉,等他用原土将人参打成“参包子”,然后提着它溜溜地跑到一边“砍完头”回来之后,才咧着嘴对我笑道:“炸山了。”

  可是还没等他话说完,脸上的表情突然一僵,就跟便秘了似的,空着的一只手猛地朝屁股后面伸去,接着嘴里发出一声闷哼,就见一条浑身长满红点的黑头蛇被刘三手掐住了脑袋,拎在面

  请收藏:https://m.bqg8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