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804章 列国行变法_重生之吴霸春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宋、卫、鲁等国,迫于自身的国情,不敢动辄变法,触犯老世族的利益,却也纷纷进行了一番改革。

  如鼓励生育,发展生产,操练兵马,招贤纳士等等,都或多或少的借鉴了吴国此前的变法事宜。

  秦人也是跟吴国、三晋一般,设立了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又不惜血本,精进武器装备,使秦军的战斗力上了不止一个档次。

  ……

  吴国都城,金陵。

  此时,在滋德殿当中,庆忌坐在陛台之上,正襟危坐。

  太子恒、公子鸿、国尉孙武、御史大夫范蠡、太宰计然、大司马伍子胥、左丞相文种、右丞相伯噽、大行令阳虎、御史中丞伯噽十个吴国的肱股之臣,都坐在两侧,眉宇间都是一种较为凝重的神色。

  现在,天下列国,除了一些弹丸小国,吴国的附庸国之外,基本上都在进行变法改革了。

  这是可以预见的事情。

  毕竟,霸主吴国给予北方列国的压力太大。

  若不变法,列国终有一日会被吴国吞并。

  不变则亡!

  难道赵鞅、姬胜等人都是蠢材吗?

  不,不是!

  所以他们才会发愤图强,救亡图存!

  “二三子,这阳子居是何许人也?寡人何以未曾听说过此人?”

  庆忌颇为疑惑。

  在韩、赵、魏、郑四国轰轰烈烈的变法中,三晋基本上全盘效仿了吴国,没有多少新意。

  唯独这郑国的变法,有所不同。

  变法,都是极为激进的,所以其余国家只能说是“改革”,而非变法……

  范蠡回答道:“大王,臣跟这阳子居打过交道。”

  “此人是老子的高足,精通刑名之学,兼具道、儒,学术颇杂,他曾在稷下学宫入读,定居于金陵多年,攻读各家之学,时常手不释卷。”

  “臣与阳子居一番交谈,知其暗藏大志,虽已打算举荐他为孝廉,在吴国出仕,他却不为所动,执意要前往中原列国,以求取功名,一展所长。”

  “大王,臣使社稷损失一大才,此乃臣之过也,请大王降罪!”

  闻言,庆忌淡淡的笑道:“范蠡,汝何有罪过?”

  “阳子居的心不在吴国,何以使他为寡人效力?”

  这个事情,的确是怪不得范蠡的。

  正所谓人各有志。

  范蠡无法劝住阳子居留在吴国效力,留不住阳子居,如之奈何?

  话说,稷下学宫不愧是专门培养人才的摇篮。

  人才济济!

  只是有的人才,不一定能为吴国所用。

  人才流失,这是无可厚非的事情。

  倒不是吴国的君臣没有识人之明,而是眼下的吴国,的确没有太多的官位空着。

  似阳子居一般,心比天高,追求一国卿相的人,在吴国固然能出人头地,却有成为卿相的机会吗?

  基本上……没有!

  吴国的朝堂竞争过于激烈,经天纬地之才都不知凡几。

  阳子居待在吴国,可能连一个九卿的官位都得不到。

  庆忌应该比较庆幸,吴国的稷下学宫,没有跟战国时期的魏国一样,沦为他国的“人才培养基地”,来一个“魏才秦用”……

  阳子居而今在郑国搞术治,推行变法,在庆忌看来,不过是适逢其会罢了。

  对此,庆忌心中只是略感遗憾。

  甚至于,庆忌隐约之间,已经能预见郑国覆灭的前兆了!

  请收藏:https://m.bqg8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