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615章 迁都于郢_重生之吴霸春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范蠡好大的胆子!

  竟敢教唆庆忌迁都于宛城?

  宛城是什么地方?

  那是范蠡的故乡。

  若吴国迁都于宛城,范蠡岂不是能具有荣焉?

  只是,孙武等人不得不承认。

  在这个时候,吴国选择迁都,也不是不行。

  “鸿儿、繁儿,你们有何看法?”

  庆忌没有发表自己的意见,而是将目光放在自己的其余两个儿子身上。

  吴鸿首先沉吟片刻后,说道:“父王,儿臣以为,不宜迁都。”

  “我吴国定都金陵,不过十余年,各项工程适才完备。”

  “且金陵有王气,龙盘虎踞,形胜之地也。”

  “诚如熙弟适才所言,王都为国本,不可妄动。”

  “我吴国的根基,是在吴郡,若迁都于故楚之地,固然可以征服故楚之民,协调各方,伺机北上争霸。”

  “然则,故楚之民不配合,或有内乱,届时恐怕会让父王进退维谷……”

  吴鸿的这种担忧,不是没有道理的。

  古代的君王之所以会迁都,很多原因是因为要加强军事的防御力量,还有的是因为选国都的时候太匆忙。

  等国家稳定下来,就要找一个各方面地势条件好的地方做国都。

  只要选定,就不会再轻易的迁都。

  除非是被迫,因为迁都的话是要冒很大的风险还有压力的。

  成本还不低!

  对于任何一个王朝来说,迁都都是一件干系重大的事情。

  历朝历代,最多只有一两个曾经被设为首都或者陪都的地方。

  但是商朝可以说迁都犹如吃饭,商朝历史上曾经前后迁都了十几次。

  商朝人似乎总在忙着搬家,每一次迁都往往只间隔十几年。

  在这种情况下,商朝该怎么发展内政和经济?

  实际上,如果不是纣王的话,商朝的国祚还能在延续几百年。

  商王朝频繁的迁都,却能保证政治稳定……

  迁都最大的问题,莫过于一个国家政治中心和军事中心的迁移。

  经过了吴国上上下下十多年的不懈努力,金陵成为了吴国首屈一指的军事中心、政治中心、经济中心,甚至是文化中心。

  因为吴国最大的学府,天下最大的学府稷下学宫,就位于金陵的一侧。

  “父王,儿臣以为,迁都无可厚非。”

  吴繁莞尔一笑道:“若是父王要迁都,儿臣力推郢。”

  “郢都已经成为吴国的全国之中,形胜之地。”

  “郢地西控巴蜀,北接襄汉,襟带江湖,指臂吴越,也是中原沟通岭南的要冲!”

  “若定都于郢,吴国进可图谋中原,退可镇压四方叛乱。”

  “……”

  吴繁何以有这般主张?

  因为公子繁的生母是为孟嬴。

  孟嬴原本是秦国的公主,楚国的太夫人,深得楚民之心。

  这就导致,吴国朝堂之上,楚国出身的大臣一般都会支持公子繁成为储君。

  一旦庆忌选择定都于郢,最为得天独厚的,莫

  请收藏:https://m.bqg8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