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16章 作为国都的条件_重生之吴霸春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庆忌也不得不承认,范蠡劝谏他迁都于宛地,可能是存着一些私心的。

  毕竟,范蠡生于宛地,是那里的本地人……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真的吗?

  只见伍子胥反唇相讥道:“少伯,不是我说你,夏朝定都的是邓地,而非宛地。若邓地有王气,干宛地何事?”

  “再者说,夏朝这么多年,迁徙的都城太多,不胜枚举。莫说是宛地,怕是连邓地都不一定有‘王气’!”

  “……”

  范蠡深感无语。

  不过,一时间,范蠡还真的不好辩驳。

  南阳这一片地方,囊括的地域可不小,基本上是当年夏人居住的地方。

  正如伍子胥所说,夏王朝还是迁徙形式的建立,就是过渡时期的建立。

  所以,夏朝没有从头到尾固定的一个都城。

  首先,夏王朝的第一个都城阳城,主要是在大禹治水年代建立的王朝制度,后来建立的都城。

  其次,夏王朝第二个都城斟鄩,也就是夏王朝第三任王朝的建立可能是在斟鄩这个作为都城。

  最后,夏王朝的第三个都城邓地。

  夏王朝曾经多次在邓地设立过都城,以便于可以兴盛自己的国家和部族。

  至于宛地和邓地是不是一个当年,不好说。

  就庆忌所知道的,现在的宛地与邓地相隔数百里,的确跟夏朝的都城搭不上关系。

  范蠡硬是要将自己的家乡宛地和人家邓地扯上关系,二者混淆在一起,庆忌也不能反驳。

  毕竟,上古流传下来的史料并不多,有可能宛地就是夏王朝所定立的国都“邓林”。

  地理方位差不多,只是真的不能确定具体在哪个地方。

  “大王,请明鉴!”

  范蠡正色道:“以臣度之,宛地及其附近城邑,可为我吴国新都。”

  “大王若有北上逐鹿,称霸天下之志,应当迁都于宛,以待时变!”

  对于范蠡的这一主张,庆忌眯着眼睛,不置可否。

  其实范蠡的想法是不错的。

  毕竟,一个国家的都城,相当于是政治中心、军事中心。

  而南阳这个地方,不仅是夏朝的诞生地,华夏文明奠基之地,还是楚汉文化的发源地。

  再者,南阳的土地肥沃,人口相对稠密,有着发达的铸铜业、蚕丝等手工业和商业。

  最后则是南阳地位位置优越,三山环绕,易守难攻,进可攻,退可守,实属难得。

  作为一座军事重镇,或者是商业之都,南阳东有资格,也有这样的底蕴。

  只是,用南阳充当吴国的都城,庆忌还是有些犹豫的。

  别的不说,从南阳出兵,很快就能抵达中原。

  从吴国现在的都城金陵出兵,则是不然。

  金陵距离中原,尤其是位于天下之中的洛阳实在是太远了,鞭长莫及。

  劳师远征的情况下,可能还会发生水土不服的情况。

  而且其中被消耗的粮秣会更多,实在是不划算!

  就

  请收藏:https://m.bqg8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