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14章 中原桥头堡_重生之吴霸春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伯噽,你负责去跟晋人交涉,务必用董安于将伍子胥的妻儿换回来,这是底线。至于要离……”

  庆忌沉吟片刻后,缓声道:“能不能换回来无所谓。”

  “诺!”

  要离那个叛徒,庆忌自然是十分痛恨的。

  这一次换换不回来,下一次庆忌未尝不可直接派人暗杀要离。

  一个公然背叛庆忌,背叛吴国,还逍遥法外的乱臣贼子,庆忌岂能放过?

  不能将董安于收为己用,也是庆忌的一个遗憾。

  董安于是何许人也?

  董安于是赵鞅的心腹家臣。

  他出身史官世家,先祖董狐,孔子称为“古之良史”。

  董安于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成人后文韬武略,忠义仁爱。

  这个时候的晋国,也如周室一般,国政把持在韩、赵、魏、智、范、中行六个正卿手中。

  六卿则左顾右盼,各怀肠肚,警觉地注视着周围的风吹草动,只要有机会,都想从别人身上咬下一块肉来。

  势寡力弱的赵鞅,欲建一座城池作为自己的战略据点,他将这个任务交给了自己的家臣董安于。

  庆忌不得不承认,董安于是出色的建筑家,超群的战略家和政治家。

  董安于临危受命,将赵氏的战略要地放在远离其他五卿的太原盆地。

  他在背靠龙山,面临晋水,北依盂邑,南带梗阳的汾河西畔筑建了晋阳城。

  城中的建筑,以铜柱取代木柱,城墙由板夹夯土而成,墙骨选用丈余高的荻蒿等植物主干,泥土中掺和鸡蛋、食盐。

  事实证明,董安于的确具有超前的战略眼光。

  庆忌要是没有记错的话,在五年后,即历史上的公元前497年,赵简子(赵鞅)向邯郸同族赵午索要自己寄放在他那里的五百户奴隶,准备充实晋阳。

  赵午虽然应允,却遭到他父兄的反对。

  霸悍的赵简子一怒之下,诛杀了赵午。

  结果,导致了赵午之子赵稷与家臣涉宾的邯郸叛乱。

  晋定公随即派遣籍秦率兵前往征讨。

  同为六卿的范氏、中行氏,与赵午是姻亲关系,便在暗中与赵稷结为同盟。

  那时候董安于劝说赵简子先下手为强,只可惜后者不予采纳。

  后边,范氏、中行氏果真起兵,联手击败籍秦的军队,又挥师进攻赵氏,赵鞅不得不退守晋阳城。

  好在晋阳城足够坚固。

  而尝到一点胜利甜头的范氏、中行氏真是昏了脑袋,竟然向晋定公发起反击,一时成为晋国的众矢之的……

  董安于最后的下场很是凄惨。

  按照晋国法令,始祸者死。

  范、中行逃亡后,晋国执政智文子站出来给赵简子施压。

  赵鞅为了顾全自己,决定弃车保帅,将范、中行之乱的责任归于董安于。

  董安于随后慨然赴死,自缢身亡。

  就是这样一个深谋远虑的贤士,却暴尸于自己精心建造、全力守护的晋阳城中……

  

  请收藏:https://m.bqg8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