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80章 改革田邑制_重生之吴霸春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可有对策解决岭南六郡官吏逃亡之事?”

  “大王,臣以为,为今之计,只有改革田邑制,方能解决!”

  田邑制?

  这个庆忌是知道的。

  夏商周时期官员的俸禄以土地为标准,由于最早期国家实行“田邑”制度。

  国家会为公卿大夫分封大小不等的土地。

  公卿大夫的官职越大所分到的土地面积越大,各地官吏可以自行选择在土地上种植农产品。

  每年除了上缴国家的一部分其余的都归自己所有。

  田邑制跟封邑制有所不同。

  田邑制是田产,而封邑制是封地、食邑。

  而吴国早已经取缔世卿世禄制,基本上取消封地而转换为食邑。

  但,饶是如此,并不是每个公卿大夫都有食邑!

  就连朝中的大臣,都不一定拥有自己的食邑,更别说是郡县一级的地方官。

  所以,像是郡守、县令这样的官吏,他们的俸禄只是田产。

  君十卿禄,卿禄四大夫,大夫倍上士,上士倍中士,中士倍下士。

  这是现在吴国的“田邑”制度。

  如晋国一般的中原诸侯国,“大国之卿,一旅之田,上大夫,一卒之田”。

  意思是:大诸侯国的卿这一级官员,给五百顷田赋的俸禄;上大夫这一级的官员,给一百顷田赋的俸禄。

  值得一提的是,田邑与封地、食邑是分开的。

  田邑就属于俸禄,也就是所谓的“工资”。

  不过,这种田产属于世袭制。

  庆忌实际上也提倡这种“田邑制”。

  只是不排除会发生土地兼并的情况。

  “范蠡,汝认为,这田邑制应该如何改革?”

  庆忌眯着眼睛问道。

  “大王,臣以为既然岭南之地,土地难以耕种,每每歉收,何不改以国府发放钱财或稻米,予当地官吏方便?”

  “善。”

  庆忌点了点头道:“既然要改革田邑制,便彻底一些。”

  “寡人之意,是在我吴国实行新的俸禄制度,即谷禄制。”

  “何为谷禄制?”

  “谷禄制,便是由原来的田邑,换做实打实的粮米。”

  朝堂上的群臣,脸色都有些古怪。

  他们算是看出来了。

  庆忌与范蠡这君臣二人,一唱一和的,分明是在唱双黄!

  的确。

  在这个事情上,庆忌跟计然、范蠡等一众心腹之臣商议,觉得可行之后,这才搬到明面上来说。

  公之于众。

  这一田邑制,跟食邑、封地一般,世袭罔替,实际上也有一定程度的危害。

  因为每个官员都会在自己的土地上获得源源不断的财富。

  土地兼并严重,会导致怎样的后果,庆忌十分的清楚。

  幸好这不是大一统的王朝,要不然绝对会有被逼无奈的黎庶,揭竿而起。

  如中原列国一般,就有不少的黎庶南下,跑到吴国来定居。

  从现阶段来看,田邑制并没有给吴国造成什么危害。

  因为吴国还有余力,授予官吏们大量的田邑,世袭罔替。

  但是,耕地终究是有限的。

  有朝一日,当吴国无法对外扩张,或者扩张的脚步停滞下来,就会造成恶性循环。

  所以,庆忌也不得不为自己的后继之君考虑,在自己还活着的时候,将这一隐患解决掉。

  这算是防微杜渐。

  请收藏:https://m.bqg8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