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41章 昭武取士,商务侍郎_大明:我帮老婆做女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朕准备三日后召开一次教育改革专题会议,礼部主事以上官员皆需参加。”

  “是。”

  黄道应了后,心中却微微一叹:陛下对会试不怎么关心,对教育改革之事却如此上心,看来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啊。

  他也知道大明要发展强大,靠以前的那一套育人、取士制度是不行的。

  事实上,从万历年张居正改革半成功半失败后,很多人有识之士就意识到了这一点,在积极地寻找着出路。

  只不过之前的读书人囿于时代限制,终究没能冲破儒学的桎梏,考虑完全用另一套知识、教育体系替代旧有的东西——或许多给明朝读书人一些时间,可能会出现对抗儒学,至少是大规模改良儒学的新圣人。

  可惜,明末的战乱破坏了这种自我蜕变。

  随后清替明,把明朝这一套已经腐朽的知识体系、取士制度完全继承,甚至补充得更完美,彻彻底底地将神州子民思想给禁锢住,在没有外力作用的下,再也没有了一丝自我突破、改变的希望····

  黄道周对这方面问题了解得虽然没这么深刻,却是有所意识的,因此哪怕他是旧式文人的文宗,依旧愿意支持朱媺娖进行教育改革。

  ···

  在黄道周离开后,朱媺娖又召见了一个人。

  “臣,沈廷扬参见陛下!”

  “平身。”

  眼前人不高、偏瘦,看着五十许的样子,正是朱媺娖早就看好的商务部侍郎人选,沈廷扬。

  其为苏州府崇明人,少年时考中秀才,之后却一直没能中举。

  但沈廷扬慕忠义大节、崇尚侠义,好谈经济之学。

  因为他家本就是富商,又与崇明的沙船群体多有交集,在天启年间,便以商船屡次协助朝廷运输物资以平辽事。

  到了崇祯年间,沈廷扬因为义举,先被选为国子监生,之后又被擢拔为武英殿中书舍人。

  后来他还曾上书,建议恢复元代海运以补充漕运之不足,并且向崇祯进献了《海运书》、《海运图》等,可见对此事是做了很多准备的。

  可惜漕运牵扯了太多的利益群体,而崇祯又忙于处理内乱外患,根本没心思做这件事。

  另外,崇祯对海运也抱有一定的怀疑。因为以崇祯的见识,海上多风浪、海运很不稳定——当年教导他的那些人都是这么说的。

  所以,最终他只是让沈廷扬先小规模的试行。即便是沈廷扬试行成功,也只是开启了从淮安府至登州、天津、宁远等地的海运,也即是局限于今日的渤海、黄海一带。

  到清虏入关,弘光朝廷建立,沈廷扬这个崇祯提拔起来的亲信并没有得到重用,最后加入了鲁王监国朝廷中,在抗清战事中被俘,不降而死。

  朱媺娖去年入主南京,登基前组建十部时,就考虑到了让沈廷扬任商务部侍郎。

  然而,沈廷扬对朝廷的忠义虽无可置疑,但是否有能力掌管商务部,朱媺娖并不清楚。

  于是在登基后,朱媺娖召见了沈廷扬一次,言明了商务部的重要性,并给了沈廷扬一道考题,让他考察南北商务之事,写一分关于“以商富国”的大奏疏。

  此事已过去半年有余,沈廷扬才来复命,足见他是对朱媺娖交代的事有多重视。

  沈廷扬所写的《商务富国疏》在前几日就呈了上来,洋洋洒洒近十万字,昨日朱媺娖才看完。

  总体而言,沈廷扬在以商业富国之事上的见识虽然没能超脱时代的局限,但相较于绝大多数明朝人,已经强出一大截了。

  朱媺娖在跟郝光明商量过后,觉得有后世知识、经验指导,让沈廷扬掌管商务部应该不成问题,这才有了今日的召见。

  “五梅先生的《商务富国疏》朕已经看过了,写得很不错。其中一些言论,也相当发人深省。

  但对有的事,却没有说透——人可经商致富,国自然也可经商致富!五梅先生以为如何?”

  听这话,沈廷扬双目一亮,恨不得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但又觉得这样太谄媚了,最终激动地道:“陛下圣明!国确可以经商致富!”

  第一更。

  来迟了。

  错字后面改。

  请收藏:https://m.bqg8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