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七十章 外东北攻略(四)_穿越之海权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来的原因之一。

  当然罗刹人哥萨克的组织度,军事训练水平,武器装备都优于满清,因此满清在朝廷没有下定军心之前,地方军队根本打不动这些殖民者。

  巴海满清的官员中也是一个很聪明的官僚,当然能够明白周全斌的话里是什么意思,不过满清现在的情况,也没有条件进行装备的升级。

  不过巴海对于这一趟的双城子之行还是比较满意,华夏的官员并没有因为他是旗人而对他有所歧视,对他非常的尊重。

  在对势力范围的划分问题上,华夏官员也表现出足够的诚意,完全没有关内同僚所描述的蛮不讲理,趾高气昂。

  在离开双城子的时候,周全斌还把自己的一把随身佩戴的手铳送给了巴海,军人对武器有着从骨子里的喜爱。

  收到这把手铳的巴海在回去的路上,都是不停地在手中把玩,感慨着海寇的奇技淫巧,能把一把手铳做的如此精巧,可见长火铳也是一样的做工精良。

  巴海哪里知道这样的滑膛火铳,在华夏根本就是淘汰的产品,这样做工精致的手铳就是藩府批给各个高级将领用做馈赠的礼物的礼物枪。

  正是周全斌的刻意拉近与巴海的私人关系,使得华夏军队几年内在外东北的行动没有受到满清的任何掣肘。

  在对待罗刹人的时候,满清与华夏难得的同仇敌忾。

  外东北漫长的冬天终于过去,在海面上的冰雪开始融化的时候,第一舰队调任旅顺守备长官的谢凤山率领第二分舰队搭载着补给物资,以及第三批次的移民抵达海参崴。

  第二分舰队长官谢凤山与周全斌并不熟悉,这位依靠海军技术起家的军事长官看起来不像一个军官,更像是读书人。

  周全斌本就对海军没有什么好感,再看到谢凤山这样的白面书生一般的海军将领,更是不待见,只是跟谢凤山打了个照面便推脱自己还有公务走了。

  谢凤山一头雾水,自己没得罪这个陆军的军头吧,怎么上来就给自己甩脸子,陆军马夫真的是不可理喻。

  不过大家属于不同的单位,并没有隶属关系,谢凤山也犯不着热脸贴上冷屁股。

  在海参崴卸下一半的移民,留下一半的船只装载一个冬天海参崴积攒的山货,另一半的舰队继续北上直抵庙街将剩下的移民放到庙街垦殖。

  庙街的气候要比海参崴残酷的多,无法进行垦殖耕种,移民们留在这里目的是为了给海军建设造船厂。

  庙街周围有数不清的原始森林,内河船只也不需要非常坚硬的木材,附近的树木完全可以满足内河船只的需要。

  在安顿好移民在出海口附近伐木建设营地,储备木材为建设造船厂做准备。大型船只无法进入内河探险,谢凤山特意调过来十几艘桨帆船进入黑龙江,逆着河流上溯。

  黑龙江下游主河道大

  请收藏:https://m.bqg8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