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四十一章奏疏_明末枭雄:从佃农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升自嘲的笑了笑,“人老了,不中用了,日后还要多多仰仗你这样的年轻人啊!”

  “阁老谬赞。”那小太监被钱士升夸的犹如在盛夏时节吃了一块冰镇西瓜,从内到外浑身透着舒爽的感觉,将手中首辅转交的奏疏放在桌案上,便俯下身去,趴在地上去找寻那不知存不存在的奏疏。

  钱士升眯着眼,趁着那小太监俯下身去的功夫,迅速翻开放置在桌案上的奏疏,大眼瞟了一眼,谁知这一看之下,顿时骇的他眼睛睁大,一股怒意充斥胸膛,他怎么都没想到天子的圣喻一发,这卢象升竟然还敢上书反驳,他这是要违抗圣旨?

  “阁老,这下面并没有奏疏。”俯在桌下的小太监的声音传来,将钱士升从震惊中拉了回来,“哦,那可能是老夫记错了,难不成是放在柜子中?”

  钱士升暗中将那奏疏又合了,脸上的惊骇之色一扫为空,步路蹒跚的向桌案后方的柜子走去,打开柜门,随手拿出几个已经贴好票拟的奏疏,自嘲似得道:“果然是人老了,记忆力不好了,连我放在这都忘了。”

  钱士升将手中的奏疏递给他刚刚从桌案下爬出来的小太监,道:“就是这些奏疏,劳烦公公了。”

  “不妨事,不妨事。既然如此,那奴婢这就告辞了。”那小太监将那奏疏从新拿在手上,接过钱士升递过来的奏疏,恭敬道。

  那小太监走了,钱士升看着他的身影脸色阴沉,谁也不知道他心中究竟想什么。

  崇祯这两天心情很是不错,河南许昌一带围住了乱贼主力,眼看着官兵大军齐聚,越围越多,流寇们在劫难逃,只要打掉这群流寇主力,那么天下局势将会逐渐安定下来,到那时民心归附,天下太平,只要再用几年恢复民力,等到兵稍精,民稍安,粮稍足,便可以率军出关,剿灭关外建奴,重现大明朗朗乾坤。

  只是在这形势大好的情况下,依旧略带些隐忧,根据隐藏在关外建奴中的忠志之士秘报,关外建奴今年可不好过,从今年七月份到如今,滴雨未降,明年必然会面临严重饥荒,如此一来,明年年初,关外建奴极有可能再次入关,抢掠钱粮,一来借大明之钱粮财富渡过难关,二来也可以策应河南群匪,让大明持续流血。

  煌煌大明,竟然被关外小族欺辱至斯,简直愧对祖宗,每每想到此,崇祯无不恨得咬牙启齿。

  “陛下,内阁的奏疏递过来了,温大人说不敢自专,恳请陛下圣裁。”王承恩捧着几本奏疏走了进来,双手呈上。

  崇祯看了他一眼,有些疑惑的接过奏疏,却看到奏疏封面上写着,‘臣郧阳巡抚卢象升启奏圣上’。

  “卢象升?朕不是让他北上河南,围剿流寇主力去了么?他这又上奏疏又是怎么回事?”

  “回皇爷,奴婢不知。”

  崇祯带

  请收藏:https://m.bqg8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