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四十五章川兵_明末枭雄:从佃农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态度甚是从容,许士柔特意多看了两眼,却没说话。

  那小卒说着,从怀中拿出兵部调令,并双手高举过头顶。自有人将调令接过,送到许士柔的手中。

  许士柔接过调令,仔细查验一份,确定调令无误之后,随手递给了一旁的倪元珙,看着倪元珙随手接了过去,翻看查看,许士柔只感觉太阳穴跳的两下。

  压下怒意,许士柔继续对那小卒问道:“邓总兵想要进城休整?”

  “正是,我军从遵化南下,先与山东乱匪孔有德大战,孔有德败亡之后,被朝廷征调,围剿老回回等五营贼军,前后五个月,转战五千余里,三日前,贼军从南阳以东,唐县,经过新野进入湖广。

  我军行至新野,早已是人困马乏,疲于奔命了,将士们离乡日久,思乡情切,邓帅为防被贼军所趁,故而北上南阳,谁料恰好解了南阳之围。还请知府大人准许我军进城休整,我保证,我军绝对严守军纪,绝对不会生事扰民,还请大人成全。”

  “不行。”许士柔正要开口说话,倪元珙一句话便将他的话重新堵回了腹中。

  随后倪元珙更是站起身来,指着那小卒的鼻子破口大骂:“你保证?你以为你是谁?万一入城的川军真的劫掠百姓,惹是生非,你有几个脑袋够砍的?砍了你的脑袋,就能挽回我南阳百姓的损失么?”

  倪元珙开口百姓,闭口苍生,直接将自己置身于道德的制高点,以俯视的态度看待远道而来的川军,言语中充满了不屑。

  其实不让外地客兵入城,也算是大明朝廷一条不成文的规定了,具体形成原因已经不可考,但最初能有这样一条不成文的规定也是自有其原因。

  一是大明的兵制从洪武皇帝朱元璋设置卫所制度开始,军户、匠户、医户、僧户、站户等等,可以说将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在到你的子子孙孙都给规定的明明白白的。军户们平常住在卫城中,与其他平民几乎没有任何交集,这就造成一个极其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军人跟其他百姓较好比两个不想干的群体。

  平日里,就各玩各的的两群人能有大多亲近感?再加上军户们生活极其困苦,经常连军饷都领不到,全家老小饿着肚子给国家当兵,这就造成明军的军纪极差,总是能抢就抢,能捞就捞,反正也不会出什么事。

  故而每次剿匪或者过兵,官兵表现的连土匪都不如,碰到匪徒或许还能留得一命,碰到官兵就只能趁早给自己准备后事吧!是以百姓们常言,匪过如梳,兵过如蓖,官过如剃。碰到匪徒至少还能告官,碰到官兵连告官的地方都没有。

  也因此,慢慢的一些有良心的官员不再让客兵进城,也正是为了预防客兵在城内烧杀劫掠,保护城内百姓。

  不过此时倪元珙之言,哪怕真是有护佑

  请收藏:https://m.bqg8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