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973章 地理_争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973章地理

  每个月,杨峥都会抽四五天在太学里讲课。

  如今的太学跟后世的大学相差无几,坐落在皇宫东北,占地面积比皇宫还大。

  天下学子,无论士族豪强,还是寒门庶族都能齐聚一堂。

  太学分三部分,一部分是以儒学为主的文科艺术类,一部分是以墨学为主的理科技术类,另外一部分则是医学、炼丹等杂科。

  总的来说,还是儒学占了大头,毕竟几百年的惯性,不是一时片刻就能扭转过来的。

  但墨学这些年的发展喜人。

  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杨峥好歹也经过了九年义务教育,肚子里面东西还是领先时代的,而很多事,只要知道其大概的方向,自有聪明人朝这个方向前进。

  其实华夏人差的就是个逻辑思维。

  太多的聪明人把心思用错了地方。

  文学馆翻译了欧几里得、阿基米德的各种著作后,加上融合了华夏的算学,数学已经成为单独的学科,涵盖了基础的几何、物理、天文等知识。

  太学里面也多了很多专门研究这些的学者。

  很可能以后的历史记住的不是杨峥的功业,也是立下的这所太学。

  杨峥的课程主要就是阿拉伯数字,日心说之类的东西,大多都是闲谈性质的,天南地北,什么都说,包括海外奇谈。

  “其实我大秦并不大。”杨峥指着偌大的世界地图道。

  在这块地图上,有冰原,有海洋,有草原,有沙漠,有山脉……

  “我们吃的食物,很多都是从别的地方引进过来的,小麦最早产于河中以西地区,夏商时代传入华夏,蒲陶最早产自地中海,后流入西域,核桃产自波斯高原,被张骞带回……如今江南地区广泛种植的南稻也是从临邑、扶南当地找到的。”

  杨峥的课程一般非常接地气,就是从衣食住行开始讲起。

  “西面、南面,还有更多的奇花异果,若能引入大秦,能极大的丰富诸位的餐桌。”

  学子们聚精会神的听着。

  以前他们的课程都是灌输性质的,要么成天之乎者也,死记硬背,要么自己攻读自己思索,老师教授的很少,讲解的也不多。

  如杨峥这么别开生面的太少了,自然能吸引很多人。

  当然,更大的原因是他的身份。

  大秦帝国皇帝的授课,只要不傻,都会来听。

  杨峥也想凭借这个机会,给太学生们灌注一个更宏大的世界观。

  作为国家,大秦的确很大了,几乎征服了视野所见的所有能大规模耕作之地。

  但作为一个文明,大秦的圈子其实并不大。

  罗马、波斯、天竺等文明的体量也不小。

  授课的效果也相当不错,很多人抬头一开,忽然发现辽东的东北面,原来如果辽阔,草原的版图贯穿了整片大陆,从漠北可直接通往罗马。

  还有海洋的面积,更是震惊了所有人。

  杨

  请收藏:https://m.bqg8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