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969章 来客_争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969章来客

  江东,建业。

  长江上千帆如云,来来去去,异常壮观。

  港口上停泊几百艘大船,有专门河运的平底大船,也有海运连幢海船。

  随着岭南和交趾的兴起,建业成了力南北之间的中转站,南方的粮食、物产通过海运到达长江,经由长江进入濡须水,再经濡须入淝水、淮水、颍水,抵达洛阳,再经黄河进入关中。

  近万漕夫、纤夫在港口上忙碌着,将港口的货物搬上船,又将船上的货物卸下岸。

  人口和物资的聚集,建业想不繁荣都难。

  一条漕运就养活了数万人。

  比起耕田,漕运旱涝保收,一人出力,可以养活一个四口之家。

  男人出力,女人修修补补,做些刺绣,老人种些蔬菜,家中还有盈余。

  朝廷对漕夫不收赋税,只每年的漕运淡季,征发两个月的徭役。

  疏浚河道,或者建造港口,包吃包住,因此漕夫们欣然而往。

  这几年,在王濬的悉心治理下,建业更是烈火烹油一般。

  如今的建业城比当年大了一倍不止,市列珠玑,户盈罗绮,高台楼阁,栉次鳞比,南来北往之人多会驻足几日,品一品江南的风情。

  偶尔亦可见奇装异服的粟特人、波斯人等等。

  建业的繁荣,也带动了整个江东。

  曾经的山越、山蛮,在均田制的引导下,走出深山,成为大秦的待归和治民,兴修水利,开垦荒田。

  有水的地方,土地自然肥沃。

  江东多沼泽、涂泥,被开成了一片片的良田。

  引入占城稻之后,整个江东六郡成了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

  这两年甚至喊出了“江东丰天下足”的口号,与江北的淮南,成为大秦帝国最重要的粮仓之一。

  如今的大秦有五大产粮地,蜀中、河北、青兖、江淮、交趾。

  蜀中、江淮、交趾推广占城稻,加在一起,产量超过北方。

  关中只能种麦、粟等作物,所以比起这五大粮仓略有不如,加上关中人口越来越多,产出的粮食还要支援河西、朔方、漠南等地,没有盈余,自然就不是粮仓。

  建业城中,吴州刺史府修的异常华丽,也只比当年的吴国皇宫差一些。

  王濬极好排场,出入前呼后拥,长戟幡旗,前后五百余人,皆披绫罗绸缎,鲜衣怒马,招摇过市。

  食则必山珍海味,衣则必上乘蜀锦。

  奢侈之名,远近皆知。

  不过百姓却并不憎恨他,反而十分爱戴,每次提到王刺史,都竖起大拇指。

  盖因王濬行黄老之术,与民休息,广施仁政,废除前吴各种重税和徭役,剿灭各地盗贼,树立威信,远近各族百姓多来归附。

  可以说江东有今日之繁华,一大半是王濬的功劳。

  然则这一日,王府中来了一位不速之客。

  “刺史可知大祸即将临头?”来人颔下短髯,正是当初策划袭击太子的人

  请收藏:https://m.bqg8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