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834章 分封_争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杨旭的章程很快就呈送上来。

  改封杨武为齐王,镇广固,杨宏为淮王,镇淮北,杨晖为代王,镇代郡,三人全都食邑五千户,杨武杨宏护卫五百甲士,杨晖护卫一千精骑。

  其他的皇子年纪太小,没到分封的年纪,暂时留在大兴。

  没有皇帝诏令,无故不得离开封地,亦不可擅自回京。

  在杨旭的设计中,一个亲王的权力相当于一郡太守。

  边地封王侧重于治军,拱卫边境,内地的封王侧重于治民,还可以监督地方。

  亲王的权力不是永恒的,会受推恩令的影响,生几个儿子,食邑就要分成多少份。

  他们的下一代可以科举,可以从军,可以入仕,各尽其长。

  不过对他们的管制也非常严厉,列了十二重罪,二十七轻罪,重则赐死,或贬为庶民,开革出宗室,流放边地,最轻的也是削减食邑。

  章程非常详细,连亲王、嗣王、郡王的住宅、服饰、车驾都有严格规定,不可逾越。

  这么详尽的东西,显然不是他一个人的成果。

  加上杨峥一向对事不对人,升迁全靠政绩说话,让官吏们都能用心实事,而不是把心思全放在内斗上。

  投入这么多年,终于看到效果了。

  封王虽然被朝廷束缚着,但有一定的实权,不会坐大,也不会像曹魏一般被圈养,无所事事。

  但司马家各种没底线,正直的士人纷纷避世,拒绝司马家的征辟,清谈玄学之风越演越烈,脱离实际,清谈变成了空谈,社会风气空前浮躁,到处都是沽名钓誉之辈。

  而这时代的儒学也没有固步自封,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很多士人都比较全能,嵇康、杜预、卫瓘、索靖、裴秀、张华等等,都不是手无缚鸡之力的酸腐书生。

  可惜司马家不仅拉胯,还扯蛋……

  关中地区的曲辕犁、堆肥法,还未推广到全国,很多地方还用的是石犁、木犁。

  “南方耕作粗放,若是精耕,产量还会再有所提升。”散骑常侍王濬道。

  这种人才留在蜀中不合适了,而且按照大秦规制,张辅要么调入中枢,为一部尚书,要么该任其他地方。

  恰好,中原收入囊中,山东士族豪强虽然被剃了一波头,但依旧有很大的实力,正需要张辅这样的人去治一治。

  这时代的良田,按照《史记·河渠书》、《食货志》记载,一亩可产粟三石八斗四升,也就是后世的两百八十一斤左右,南方稻谷亩产水稻两石半。

  想要提高人口,一是提高粮食产量,二是轻徭薄赋。

  而且这是一个好的开始。

  其实魏晋时代各种学术非常活跃。

  除了这些,杨旭还效仿汉高祖,非杨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

  曹魏当年若是效仿汉制,也不会被司马家钻了空子。

  张辅这几年的政绩超过杨嚣、杨骏,位列第一。

  也减轻了皇帝的负

  请收藏:https://m.bqg8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