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86章 烈火_争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586章烈火

  杨峥原本想免除徭役,减轻百姓负担,但经过实践之后,发现有些理想化了。

  修桥补路要借用民力,营建城池也要借用民力。

  大战时,输送粮草,也需要民力……

  在鲁芝、索靖的劝诫下,杨峥换了个说法,改徭役为庸。

  凡丁壮,每年须为官府劳作一个月,可以用物品钱粮折抵役期。

  均田制,租庸调,有田则有租,有家则有调,有身则有庸,以之厚生,则不堤防而家业可久;以之成务,则不校阅而众寡可知;以之为理,则法不烦而教化行;以之成赋,则下不困而上用足。

  当然,这个制度并非最完美的。

  这世上也没有完美的制度。

  只是相对目前而言,均田制是最合适目前秦国现状。

  秦国直接与百姓联系起来,绕过士族豪强中间商赚差价。

  漏洞以后当然会有,这就需要考验后人的智慧了。

  杨峥不是圣人,能让大秦兴盛两三百年,让隋唐盛世提前到来,对华夏已经功莫大焉。

  洪武大帝设计的制度在当时也算是完善的,还制定大诰,祖宗之法不可改……

  明朝也就被限制死了。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形势、规则,以及使命。

  杨峥的使命是推翻以司马家为首的士族豪强联合体,所以必须借用寒门庶族的力量。

  百姓对征发异常配合。

  毕竟提供一日两餐,也不用打仗,就砍砍柴而已,在家闲着还要耗费粮食,跟官府混,兴许打破了坞堡,兴许还能得到三瓜两枣的赏钱。

  杨峥的杀伐果断是出了名的,但出手大方同样出名。

  府兵、百姓都沾了些油水。

  所以此次都非常配合。

  连屯田的奴隶也赶来了。

  转眼,南安就聚集了十几万的人马。

  宣义郎和宣义掾将百姓组织起来。

  杨峥还下令造了五十多辆投石车。

  人多力量大,十几万可移山填海,一个小小的坞堡自然不在话下。

  深秋季节,到处都是枯木枯草,被砍伐来堆积在坞堡之下。

  杨峥一句废话都没说,直接上干货。

  烈焰在城下腾空而起,火油一罐一罐的投入坞堡中。

  很快,这些看似坚固的坞堡中,响起了凄厉的惨嚎声。

  不过坞堡中的人倒也硬气,死扛着不投降。

  杨峥心中一叹,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令人加大火力,不断有干柴抛入坞堡中。

  阵阵持续一天一夜,连坞堡的天都被烧红了。

  第二天,坞堡就扛不住了。

  里面的堡民杀了坞主,出城投降。

  望着一个个被烤的黑乎乎的战俘,杨峥带着亲卫冲入人群,马鞭肆意抽打,“不见棺材不掉泪的贱骨头!给你们田不要,让你们当人不当,全都送到居延、朔方为奴!”

  听到不用死,俘虏们心中暗暗松了口气。

  杨峥屠城、筑京观的恶名广为流传。

  其实大秦的奴隶比他们当荫

  请收藏:https://m.bqg8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