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41章 武备_争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都归护羌校尉府所有。

  奴隶中表现良好,或为奴五年以上,转为待归,屯田放牧,十税其七。

  西平在籍的编户,四方主动归化的部落编户之后,都是治民,十税其五,待归五年,视其汉化程度转为治民。

  这套体系中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

  不过对目前而言是够用了。

  尽量模糊族群意识,一个普通奴隶,十年之改造之后,差不多也就汉化了。

  西平遭逢大乱,最需要稳定的秩序。

  所以杨峥此策还是主要针对奴隶和羌胡部落。

  杜预思索了片刻,也就没有反对。

  此后,众人各司其职。

  寒风阵阵的湟水河谷热火朝天。

  杨峥紧握兵权,按照之前的承诺,从胡人奴隶中挑选两千健壮者为军。

  诸军骁勇者一千三百人充入亲卫。

  算上从家奴佃奴中挑选的汉民青壮,如今杨峥麾下有士卒六千五百余。

  如果完全放开,弄出两万大军不在话下。

  但兵贵精而不贵多。

  杨峥招募的士卒,对身高、体重、力气都有一定的要求。

  魏武卒衣三层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囊矢五十支,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才算合格。

  不过这需要强大国力的支持。

  西平条件有限,人口凋零,若按照魏武卒标准,能招到五百人就不错了。

  能在一次次天灾战乱中活下来的人,身体素质自然没话说。

  百姓不是与野兽搏斗,就是抵抗土匪强盗。

  能在冶无戴马蹄下逃生的人,至少跑路的水平很高。

  几场寒风之后,大雪如约而至。

  天寒地冻,坞堡、屯田、水渠全都停止。

  只有练兵还在继续。

  张特训练青壮屯农,杨峥训练新招募士卒。

  绝大多数训练都由老兵完成。

  而老兵不仅仅是当初的武卫营老卒,羌营、賨营中也有不少勇武者。

  杨峥只是日常巡视。

  维持自己的存在,让士卒知道他们的将军是谁。

  冰天雪地,最考验人的意志。

  好在郭家的家底丰厚,粮食、牛羊多不胜数,每日都能让士卒们吃上肉喝上汤。

  士卒训练的积极性大为增加。

  修葺坞堡,广开屯垦,外和羌胡,内练精兵,都在稳步推行之中。

  作为后世人的杨峥,自然知道武器装备的重要。

  一汉抵五胡的神话,靠的汉军的英勇,也靠坚甲利刃。

  环首刀、八面剑、弓弩、铁甲……

  不可一世的匈奴就是败在这些装备面前。

  尤其是环首刀,简直是领先时代的产物。

  轻便、锋利、杀伤力强。

  是唐刀和倭刀的鼻祖。

  到了魏晋,长槊、马镫、重骑兵登上历史舞台。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枹罕四通八达,很多东西,杨峥不敢弄。

  弄出来也便宜了别人。

  而西平是边陲中的边陲,四面青山环抱,一条湟水流出。

  地势与蜀中相近。

  闭塞而偏远。

  可以关起门自己玩自己的。

  改进武备是杜预提出来的,自然由他负责。

  大雪封山,屯田坞堡告一段落。

  就在杨峥思索着要不要造玻璃、弄肥皂的时候,杜预就找来了。

  一张白纸上画着图案和注解。

  杨峥看着白纸愣住了。

  杜预解释道:“此为左伯纸,郭家藏有不少。”

  左伯纸杨峥略有耳闻,汉灵帝时,左伯改进蔡侯纸,制出质量上乘的纸张。

  汉末大乱,这种纸被埋没一段时间。

  魏晋之后,大行其道。

  洛阳纸贵的典故,就是在西晋时期。

  魏晋以来,书法大家层出不穷,也是跟这种纸的出现有关系。

  书法跟画画一样,需要大量的练习。

  杨峥记得历史上钟繇、钟会、卫瓘等等,都是书法高手。

  杨峥定睛望向图纸。

  居然是连弩的制造方法。

  战国时代,便有天下强弓劲弩皆自韩出的说法。

  秦汉弩机大行其道。

  诸葛武侯改进弩机,元戎连弩问世。

  魏国马钧对其改造,能发五十矢,但工艺复杂,无法量产。

  早在骆谷时,杨峥就领教了蜀军弩箭的厉害。

  一百多年后,宋武帝刘裕的却月阵,两千士卒携带大弩百张,藏于车后,破北魏三万铁骑。

  请收藏:https://m.bqg8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