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四章 他乡_虫族是怎样炼成的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正因为有雨海代时期形成的海洋,才会有生命诞生,至少地球是这样。

  “决定了,就先定一个小目标——布置一个全球性的视野网络,将这个星球的每一个角落都尽收眼底。”

  求知欲和兴奋感的相互叠加催促着霍古做出这样的决定,以致于产生如此具有野心的想法。

  如果还是人类时,确实只是痴心妄想,毕竟个人的力量终究是有限。

  可现在却不同,霍古是一个集体,而不是单独个体,它有数以万计听从指令的细胞们,别看这股力量似乎非常渺小,可哪怕是蝼蚁,只要给足够的时间,就算是地球这样庞大质量的天体,都可以搬走。

  当然,前提是有这样一条能够给蝼蚁转移天体质量的星路。

  “不过,火山该怎么办?”

  霍古想到了那些喷吐着火舌山峦,它们的出现是因为行星内部的压力过大,转而以热能的形式,释放内核能量。

  温度高达1200摄氏度的液态熔岩,足以让任何蛋白质失去原有的活性。

  “……全球覆盖式观察网的计划可以暂时搁置,等待这个星球进入冷却阶段,嗯,反正我等得起。”

  在人类文明的中世纪时期的欧洲,曾经有人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船上的木头被逐渐替换,直到所有的木头都不是原来的木头,那这艘船还是原来的那艘船吗?

  这就是著名的‘特修斯之船’悖论。

  现在,霍古就是那艘船,它得到了古往今来,那些帝王们最为渴望的能力——‘长生不死’。

  只要保证细胞的基数不低于某个阀值,它就能维持现在这样的思维,只要物质不出现匮乏或者一口气细胞们全部死光,它就能永远的活着。

  忽然,霍古的思绪稍稍一动。

  “我的能力到底来源于何处?”

  只有在细胞与整个集体贴合的时候,指令才会有效——这是霍古在恢复思维后没多久,就清楚的事情。

  也就是说,霍古的‘指令’只存在于微观层面,而且是原子或者分子级别,一旦超过,指令信息的递送就无法完成,亦或者存在延迟。

  “那么问题就来了……”

  “假如不保持贴合状态,但还是一个整体的话,那我的指令还会如此前那样生效吗?”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霍古一直信奉的人生信条。

  疑问的出现,霍古立即开始着手试验。

  新的细胞被分裂出来,这是之前未经过特化的原始单细胞。

  这一次与以往不太一样,新生的细胞并没有主动和细胞集群贴合,它们之间的联系,全部都依靠着三根短短的连接蛋白。

  “转录连接蛋白,延长连接蛋白的长度。”

  在霍古的指令下,那三根连接蛋白逐渐的被加长,而那个作为试验用细胞,也在水流的作用下,缓慢拉远和细胞集群间的距离。

  在完成加长的工作后,霍古下达了新指令。

  “转录DNA,开始分裂新个体。”

  如果开始复制自身,那就说明,指令有效。

  如果没有,那么就意味着,指令的信息传输媒介并不是蛋白质。

  “接下来,就让我看看到底是什么样的结果……”

  请收藏:https://m.bqg8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