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三十六章 问政_北宋之天生反贼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都比较随意。

  “新军已经步入正轨,折将军和武学生们十分努力,现在第一批的五千人,已经初步形成一定的战斗力,只要拉上战场磨练一番,就可成为一支精兵!”

  宁复如实回答道。

  “很快就要秋天了,到时辽军又会南下打草谷,你们新军可有信心与他们一战?”

  赵煦闻言十分严肃的向宁复问道。

  建立新军的目的就是防备辽军,这些年宋军对辽军一直抱有很大的恐惧,哪怕只是小股的辽军南下打草谷,宋军也只敢守城,不敢外出迎敌。

  所以赵煦希望新军可以改变这种窝囊的局面。

  “没问题,虽然新军的人数还不多,但至少能保一地的平安!”

  宁复十分肯定的道。

  新军中可是有不少郭家军的底子,他们以前就不怵辽军,现在装备精良,又有折可适这样的名将指挥,镇守一方边境还是没问题的。

  “好!太好了!若是新军可用,朕也不必再为河北担忧了!”

  赵煦兴奋的一拍桌子道。

  宁复闻言却是暗自撇嘴,河北之所以不安全,是因为大宋没能收复燕云十八州,这也导致河北一带无险可守,辽军随时可以长趋直入。

  所以从整个战略上来说,大宋就处于一种十分被动的状态,为了防守,不但要保持庞大的军队,甚至大宋还在河北一带种植大批的树木,不是为了环保,宋人也没这个意识,主要是为了阻拦辽人的骑兵。

  可以说整个河北的安全,一直掌握在辽人手中,想要改变这种局面,除非收复燕云,否则光靠一支新军,根本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

  “对了,这次你和童贯在青州做的相当不错,不但在短时间内抓住了何路等人,而且还赈济了当地的灾民,没有让灾情恶化。”

  赵煦这时再次夸奖道,宁复也急忙谦虚了几句,并且帮童贯说了几句好话,惹得童贯在一旁也是眉开眼笑。

  聊了几句青州的案子,赵煦这才开始步入正题。

  “朕想在各地设置昭宣使一职,却没想到朝堂上的大臣强烈反对,最终朕也只能退让一步,只要青州一地设置了昭宣使,你对此事有何看法?”

  “这个……”

  宁复犹豫了一下。

  “臣有些话可能不太中听,所以还想请官家恕罪!”

  “朕恕你无罪,有话尽管说!”

  赵煦大手一挥道,他召宁复回来,就是想听宁复说的实话,毕竟他身边愿意讲实话的人实在太少了。

  “官家设置昭宣使的目的,无非就是监察地方官员,可昭宣使为宦官,这肯定会引发大臣们的强烈反对,所以这件事从一开始就不可能成功!”

  宁复倒也没有客气,直接表明自己的看法道。

  “青州这么大的案子,朕想派人监督一下地方的官员有什么错,他们这么反对,是不是心里有鬼?”

  赵煦这时也来气了,并不是气宁复,而是气那些反对的官员。

  “有没有鬼恐怕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但身为官员,他们肯定不愿意让人削弱手中的权力。”

  宁复再次实话实说道。

  “那怎么办,难道朕就眼睁睁的看着那些蛀虫侵吞朝廷的财物?”

  赵煦气的脸色发青的再次问道。

  请收藏:https://m.bqg8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