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十八章 发光的固态电池,超导材料(求订阅)_我的黑科技游戏具现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导性罢了。

  陆行舟却是知道有一种办法,可以让石墨烯获得常温超导能力。

  这些天陆行舟查看了大量论文,现在已经有科学家研究到一点门槛,再过几十年,肯定可以发现这个秘密。

  自从2004年发现了石墨烯,人们发现以前研究的足球烯,和碳纳米管,其实就是石墨烯以不同方式弯曲形成的材料。

  比如足球烯,就是类似六角形蜂巢结构弯曲成60个面形成圆形。

  碳纳米管就是石墨烯单片卷曲成圆筒状。

  随着越来越多的研究。

  2016年,老鹰国科学家发现扭曲双层石墨烯单片,可以约束微小的量子态粒子。

  相当于两张渔网,用不同的角度叠在一起,中间就可以把小球夹住。

  利用这个特性,人类终于可以研究量子拓扑学,知道量子在微观情况的形态。

  最精妙的是,这个角度必须控制在度,稍微多一度这种效果就会消失。

  陆行舟已经知道其中的原理,甚至还涉及数学公式。

  他可以研究相关现象,将这种数学计算写成论文。

  这并不会导致技术扩散,因为相关研究早就进行了,而且得出了理论基础。

  只不过这种理论基础,叫做唯象理论。

  什么叫唯象理论呢?

  那就是我知道这种现象,但我不知道这种现象到底怎么回事。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开普勒三定律。

  开普勒总结出了三定律,却没有解释为什么这样子。

  这是对天文观测到的行星运动现象做出的总结。

  但到了牛顿之后,开普勒三定律的唯象理论就有解释了。

  支配开普勒三定律的内在机制是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

  更进一步层次,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也是唯象的,需要用量子引力理论去解释。

  量子引力理论还要再细化下去,只不过目前没人能解释得清楚。

  超导理论,从最开始1935年提出London方程,后来出现了完善之前理论的Pippard理论。

  到了1950年描述超导电流与强磁场(接近临界磁场强度)关系的GL(Ginzburg-Landau)理论。

  又过了7年,又提出,从微观机制上解释第一类超导体的BCS理论。

  BCS理论,其实就是2016年,叠加两层石墨烯单片,约束微观粒子后发现,金属中自旋和动量相反的电子可以配对形成库珀对,库珀对在晶格当中可以无损耗地运动,形成超导电流。

  后续还有朗道与京茨堡提出的GL理论。

  GL理论发现了存在两种超导体,现在的超导体划分中也分为两类。

  陆行舟现在能做的,就是制造出其中一种超导体。

  在虚拟空间很容易制作,只需要将带有孔隙的两片石墨烯单片用度的扭曲方式叠加在一起。

  中间放上带电粒子。

  相当于两层石墨烯锁住了带电粒子,这最终会形成一种通电就发光的石墨烯薄片。

  最重要的是,排列方式不同,可以在中间留出通道。

  这个通道,就能实现0电阻。

  陆行舟还发现利用这种方式,能制作出新的发光灯具。

  因为石墨烯本身就是透明的,外壳材料也可以用石墨烯,最后石墨烯会堆叠出至少四层,才能保持发光稳定性。

  当然因为量子隧穿效应,比如电子这类微观粒子,能够穿过本来无法通过的位势垒。

  约束住的电子最终会逃逸。

  需要补充新的电子进入孔隙,发光也是电子碰撞光子逃逸形成的。

  这种灯具,依旧会消耗电力。

  只需要逃逸后,再补充电子,又能卡在相应的位置上,形成超导通道以及发光石墨烯壁。

  制作出来的电池,就会出现神奇的现象。

  通电时正极和负极,都在发光。

  这种逃逸速度会比较慢,所以损失会非常小。

  要是研究出这种灯具,也许1度电能亮十几天。

  请收藏:https://m.bqg8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