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十八章 商才 (修)_世子很皮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几个商铺定居了。”他哭丧着脸,继续道:“大明的瓷器和丝绸等物品在小人的祖国可是一本万利的买卖,只要一路上太平无事,运回国后就是几十倍的利润。小人在海上也从来没有伤大明的子民呀。”

  原来他在大明的主业是搞海贸走私!

  要知道老朱建立大明帝国后,多次下达禁海令,每过两三年老朱就会重申海禁。

  洪武三年,明政府罢太仓黄渡市舶司。

  洪武四年,下令片板不许入海,敢有私下诸番互市者,必审之重法。

  洪武七年,明政府撤销福建泉州、浙江明州(今宁波)、广东广州三市舶司,这些都是自唐朝以来就存在的中国各王朝负责海外贸易的官方机构。

  洪武十四年,老朱以倭寇仍不稍敛足迹,下令严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

  洪武十七年,老朱命汤和巡视浙江、福建沿海诸城,禁民入海捕鱼,以防倭寇侵掠。

  老朱的禁海可是动真格的,被后来史家认为是“史上最严禁海令”。

  要是私运货物下海对外贸易,违禁者查出后,不仅船、货一起没收,主犯还要被处以极刑,全家发配从军,从犯也要被体罚。

  但老朱的禁海令只是防止临海居民与不愿归顺的“逆贼”相通相济,是一种临时性的军事政策。

  由此捎带影响到的海洋贸易,也只是暂时性的只进不出,外国来华贸易并没有受到多大影响,如果他们没有被海盗抢劫能够顺利登岸的话。

  元朝末年,义军四起,老朱最终独占鳌头,登上大位。

  但在开国之初,当初参加造反的各种势力并没有全部归顺,张士诚、方国珍两支武装力量逃往海岛或邻近海国,成为对老朱登基后的一个威胁。

  然而对于刚立国的大明来说,最主要的威胁还是逃往蒙古的元朝残余势力——北元。

  所以老朱将重点军事力量放在北部边疆。而东南海疆的反抗势力威胁还在其次,出于轻重缓急的选择,使得老朱对于东南海岸线上的敌对势力,只能采取防卫与追剿并重的政策,这便是老朱禁海的根本原因,还有一点此时的倭寇已经比较猖獗,这也导致老朱不得不启用身患重病的汤和前去负责海上防务。

  像李永就多次来大明贩卖苏禄国的珍奇异兽而得以起家,外国人来大明贸易,大明是不管的。燕王朱棣镇守的北平,其粮草物资也大多依靠海运,可见海航并未受到禁海令影响,只是有来无往而已。

  然而,亏本的生意无人做,杀头的生意有人做,人天生就是经济动物,追求财物、追求富裕是人类的天性。禁海后正规途径只能有来无往,海贸利润就成倍增加了。

  东南沿海一带,民间下海交易,本是古老的传统,海贸那深厚的利润又让人垂涎欲滴,所以胆子大点的也就干起了走私。

  事实上

  请收藏:https://m.bqg8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