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一千零一章 幽燕义勇_汉末第一兵法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施。

  ——

  赤支儿正在领着骑兵们开始新一轮的冲驰,传令骑兵追上来了,要其立刻终止训练。

  不久,所有乡勇骑兵全被刘备请到了中军队列左近,刘备手指着队列中奇特的生肖旗帜给众骑兵讲解其其中原由。

  经刘备一通耐心讲解,骑兵们恍然大悟,原来发予大伙的老鼠旗帜不是有意侮辱,乃是惯例如此,骑兵大多释怀,只有很少一部分人仍觉得这是轻辱之举。

  问题不大,后边还有后手。

  在刘备解释完了误会趁机跟乡勇骑兵们沟通感情的时候,李孟羲在后边奋笔忙碌。

  直到需要在车上画画的时候,李孟羲才发现车有多颠簸,在颠簸的车上想画画有多难,能有一辆在行进时也保持稳定的车辆有多重要。

  以最危急的情况下来考量,在危急情况下,需要在急速行军之中需要在行驶的车辆上发布出一道道命令,于此情景,固然可以口头传令,不必书写,但要知,越是紧急时刻,越容易出错,不容易出错的书面命令在此时显得尤为重要。

  看似简单的问题,放在实际中显得极难,写字是极精细的工作,稍有颠簸就无法进行,而汉末的交通状况是,所有地方都是坑坑洼洼的土路,想遇到平坦点没有颠簸的路难如登,汉末的车辆又是减震系统极其原始的车辆,在此简陋的技术条件下,想要还能乘车急进,还能在车上写字,难比登。

  车上没办法画画,李孟羲不得不暂时从车上下来在路边支起木板临时凑合。

  画画的时候,李孟羲边画边就在想,该如何在颠簸不平的车上能安稳写字呢。

  用,控制变量法分析。

  在行军途中在车辆上写字的这一整个系统中,分析所有构成因素,构成因素有,路,车,驮马,人,纸张,笔,写字的方法,大致这些。

  首先,路必然是没办法解决的。

  其次,车这一因素,车可以加减震系统,底盘可以装板黄,弹黄,车轮可以用软质材料包裹以减震,等等。

  于驮马,不熟悉驮马,也没有实验,不知怎样的驮马跑起来最稳当,同样不知能不能通过训练的方法使马匹跑的更稳。

  于人,可能,经过长年累月专门训练,应该有人能做到在奔马上都能如常写字的程度吧。第一个解决方法有了,可以专门训练一些文书人才,专用于在车辆上负责书写军令,如此,问题就被解决了。

  往下继续分析,于纸张,暂时想不到纸张如何助力于颠簸场景下的书写。

  再到,笔一项,倒还真有作用,稍试了下就发现,软笔在颠簸环境下写字更容易,倒是硬笔也就是铅笔磕碰着很容易折断。

  到最后一项,写作方法。李孟艄是觉得,如果写字实在艰难,又何必非要写字呢,用印章岂不更容易,把常用字做成字模,写命令的时候

  请收藏:https://m.bqg8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