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二十三章 诈败计.骄兵之策(二)_汉末第一兵法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李孟羲就这个问题,和关羽认真讨论起来,最终讨论出的结果是——

  “诈败之法,为骄兵之策,其利我与不利,兼有。

  诈败法之利我军,在于轻纵敌军,使其冒进,使其前后不接,使其人乱而阵散,而后待其冒进、前后不接、阵散之时,使我有可趁之机。

  诈败法之不利之处,有二,其一,我既诈败,必退避而引敌,既退避,则让空让地里,此白让我战略空间于敌。

  其二,诈败可骄狂敌兵,可亦能使敌士气激昂。

  有鉴此优劣者,可知,诈败不让地利。

  若一处,占则大利我军,诈败可引敌深入,但需退避白让地利,则不用诈败计,用则捡小失大,得不偿失。

  再者,诈败法用于强势而士气昂扬之军,其士昂扬,诈败激之,方能骄纵。

  若其士气不骄不躁,士气中稳,诈败激之,则使其昂扬,而不足至其骄狂。

  若其士气再低,为士气低迷之军,以诈败激之,敌则士气回稳,亦难至骄狂。

  故知,但凡骄兵之法,骄兵之效效用有限,用之于昂扬之敌,胜用于中稳低迷之敌。

  又知,若将士气以量计,可略分士气低迷,士气中稳,士气昂扬,骄狂轻纵,大抵此四等。

  骄兵之法,最胜用于昂扬之敌。

  低迷之军,风声鹤唳或能惊扰成溃,其军,虽士气低落,然警觉甚强,纵以诈败引之,其警惕不减,我计难成;士气中稳之军,警觉稍弱,风声鹤唳已不足扰其军,我以诈败引之,其或能中计;昂扬之敌,其警觉再低,我以诈败引,其中计之可能,又增;骄狂之敌,谨慎全无,我以诈败引之,其中计几为必然。

  故,诈败法,适用于昂扬之敌,骄狂之敌,适用于我暂让地利无虞之地。

  ”

  李孟羲弄清楚了诈败策略中的核心规则,和一般规律。

  他把心得写完,交给关羽看。

  关羽看的连连点头,想增补一句都做不到。

  李孟羲喜欢各种写写记记,已成习惯,关羽笑问,“羲儿,你兵法写下多少了?”

  李孟羲略做思考,也弄不清写了多少,“写下诸多了,我车里堆了一堆。”

  关羽点了点头。

  战争,攻防也。一方以某种策略来攻,另一方,则能有策略反制。

  李孟羲善于正反两面逆向思考。

  他既然弄清楚了诈败策略的核心要义,自然也能反推演出应对敌人诈败法的策略。

  “由诈败之策,又反知克制敌军诈败之策略。

  知我低迷之时,敌诈败,我无惧,我阵势只需稳固,敌诈败不能见成效,反激昂我士气;我中稳之时,敌诈败,我能谨慎,则敌亦反扬我士气;我士气如虹之际,此时,无论将兵,必轻纵少慎也,此时,当谨防敌以诈败诓我。

  防诈败之要,要在我得意忘形之时。

  诈败与地利之取舍,敌既诈败,必空让些许战略空间引我,若地利于我添强我力,则虽知敌诈败引我,则不妨将计就计,占夺地利而后止。

  则敌诈败不成,又出让战略空间,两失。

  诈败为骄兵之计,我若不骄不躁,前后不脱,阵势不散,则诈败于我无用。”

  请收藏:https://m.bqg8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