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三十一章 一步之谋_汉末第一兵法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到谁。

  所以攻城方会拼命推着攻城椎往里边推,守城方会拼命往外推。

  自然,在这角力之中,比拼的是力气和人数,谁能推过对方就赢。

  想到这儿,李孟羲突然想到,可以给攻城椎加个棘轮,棘轮这玩意儿是定向活动装置,车轮向前转能撞,向后推就卡死了。

  所以有了荆轮,向前推阻力是滚动摩擦,敌军想把我们的攻城椎往外推的时候,他们的阻力是滑动摩擦。

  滚动摩擦一般约为滑动摩擦的三分之一左右。

  也就是说,小小的一个结构,让我军瞬间有了三倍于滑动摩擦力的人力优势。

  荆轮这玩意儿春秋时期就有,能做。

  就算难做,前边说过,准备的是成品车轮,直接做好,攻城的时候用,不会耽误时间。

  李孟羲认真在心里记下了棘轮这个小构造,准备有空就找人做吧。

  然后,画面二:

  若攻城椎比城门洞过道窄很多,双方士兵可以从攻城椎左右向对方厮杀,这种情况下,与攻城椎本身的关系就不大了,而应该考虑士兵的武备和战术安排,看在城门洞的狭小空间之中,是用长兵好,还是用短兵好。

  这跟攻城类似,都是狭小的空间了。

  李孟羲想了好久,站着跟木头一样,刘备来了他都不知道。

  到底,破城之后,短兵相接这一个小小的过程,攻城椎是把城门洞堵满好呢,还是不堵满好呢,甚至是砸破城门之后,就把攻城椎推出去别挡路呢?

  李孟羲眉头都快皱成川字了。

  很久之后,李孟羲有了点感悟。

  其实完全可以实际情况实际分析。

  假设如果我方是黄巾军,我方攻城,守城门洞的假设是汉末第一强军陷阵营,那么攻城椎应该是哪种?

  答案是,此时,攻城椎应该是把城门洞堵满。

  如果不堵满,让陷阵营从一边杀出来,我军黄巾直接被赶出来了。

  所以,应用巨大的攻城椎,或者好几辆攻城椎并驾齐驱,把城门洞堵住,然后向前推。

  这样,隔着墙一般的巨型攻城椎,双方只能推着攻城椎,单纯的比拼力量了。

  如此,纵然是陷阵营精兵,也没了丝毫优势,会被人数众多的黄巾军给挤回去的。

  【推荐下,咪咪阅读追书真的好用,这里下载大家去快可以试试吧。】

  陷阵营又怎么了?你隔着攻城椎捅死我呀!

  所以,我军精锐程度远不及敌军的情况下,应该靠攻城椎开路,靠角力把敌军从城门洞挤出去。

  再换一种情况,我军是陷阵营,守城门洞的是黄巾军。

  那就不能再把城门洞堵住了,应该保证破城之后,城门洞前后畅通,发挥我军陷阵营的战力优势,短兵相接,直接打崩敌军。

  由此而推之,若换成守城呢。

  若我军是陷阵营,我军守城,若是黄巾军推着一个巨型攻城椎推着挤进来了,那一定

  请收藏:https://m.bqg8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