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二十二章 递弩战术_汉末第一兵法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很简单的统筹问题而已,四个人传递四把弩不行,如果减去一架弩,四个人,递三把弩,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这临时递弩战术,李孟羲安排弓弩手们演练了一下,发现意外的好用。

  四人递三弩,后边的人不停的把弩递给堵在城墙垛的那个人,一是不用走动了,减少城头混乱,而是,等于是提高了三倍射击频率。

  递弩战术的三倍射击频率之下,重弩的射击连续性能达到接近弓箭的水平,然而只是接近而已。

  前文说过,弓手从取箭到弯弓搭箭,再到索敌把箭射出去,大概六秒。

  而在近距离速射时,完全可以做到两秒一箭的恐怖速度。

  弓,弩,都是远程武器。

  那么弓和弩这两种武器,到底哪个更适合守城呢?或者两者都适合,那么该如何编队呢?

  守城时,到底弓手作战效率更高,还是弩手呢?

  还是弓与弩各有所长,缺一不可?

  李孟羲眉头紧皱,陷入沉思。

  他认真思考着这种可能。

  依李孟羲对弓和弩的了解,他最后认为,最好的策略,是弓手与弩手相互搭配更好。

  一个城垛缺口,左右分配弩手和弓手各一个。

  重弩负责更强力的输出,重蹶张弩四五米距离内足以射穿轻型木盾;而弓箭,射击灵巧、射速飞快的弓可以快速射出一连串箭雨,提供压制。

  应该就是这样了,重弩手和弓手应该混编在一起,提高容错率。

  弓反应速度快,弩杀伤力更强。

  正想着,“停!”李孟羲突然叫停。

  “别动!”李孟羲指着一个弩手,声音有些紧张。

  弩手不明所以。

  李孟羲两步上前,小心的劈手夺过对方的蹶张弩,弩很沉,弩接过来,压的李孟羲差点拿不住。

  “说一下,递弩的的时候,不准把手指头放弩机上,万一走火……万一碰着,伤到人怎么办?”李孟羲劈头带脸吐沫横飞的训斥,若不是身高不够,他就跳起来用拳头锤这厮的脑袋了。

  说着,李孟羲为了加强说服力,他学着弩手粗心大意的样子,手放在扳机上,然后做出递弩的动作,然后作势要把弩递给其他弩手,要被递弩的人可不傻,决计不肯站在弩箭对着的方向。

  李孟羲于是,把对着城墙,狠狠地扣动了弩机。

  嘭的一声弩弦炸响,去了箭头的弩矢咄的一声撞在了城垛上,当场矢杆撞劈了。

  弩手眼看此情此景,皆咂舌。

  “看,手万一要动下,触动弩机,可就是人命。误伤别人,害别人的性命,军法也要砍你脑袋,也误了你自己的性命。懂了吗?”李孟羲语重心长。

  关乎生死,弩手们心中凛然。

  递弩的时候,手可不能放弩机上。

  城池是宏达的建筑物,守城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对守城无有任何经验的李孟羲,也没有前例去学习,只能自己摸索,从细

  请收藏:https://m.bqg8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