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二一章 镯子(给爆脾气一的和氏璧加更4)_六零时光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竟然在三太公手上,就半推半就地答应了。

  一个马上要死的孤老头子,过继了又能怎么样?死了她不招上门女婿他还能气活过来?而且她也想趁机摆脱王家和周家人,过继了她就有了身份上的优势了。

  过继仪式就这样办了,而且还是在王家人的推动下,办得非常大,请了不少乡亲作证,甚至还写了正式的文书。

  过继完以后,奄奄一息的三太公把周小玲单独留下,把自己的家底给她看。

  根本没钱,只有几张毛票,还有的就是那两只镀银的镯子了。

  是的,是两个,而不是丁月宜对周小玲说的一个。

  周小玲从三太公那里套话,很容易就套出了这两只镯子的来历。

  当年周老太太死的时候是急病,躺在炕上就不能说话了。所以王腊梅回来的时候只能从她手上接过一只镯子,什么都不知道。

  而另一只,周老太太执意要给二叔婆,二叔婆说什么都没要,都交给了王腊梅。

  周老太太死后,二叔婆偷偷告诉王腊梅,这两只镯子很可能是认回周家女儿的信物,让她好好保存。也跟她说了周阅海和沈荷花的事。

  王腊梅拿了这两只镯子回娘家,跟王老太太说了来龙去脉,王老太太对周家的事没兴趣,她盯上了那两只镯子。

  周家的房子和地在周老太太的示意下卖了,周大海从矿上回来已经写完文书交了钱,不能反悔了。

  但他坚持要把这些钱留给周阅海,王腊梅拦住不,说周阅海还小,等他长大了再给都不行,周大海让二叔公作证,一定现在就给他。

  可周阅海已经在卖完房子的当天就跟着队伍走了,只让人等周大海来了转告他一声,谁都没打招呼。

  周大海为了这事跟王腊梅大吵一架,甚至还跟她动了手。

  所以周家卖房子和地的钱王家是一分都拿不到了,王老太太不甘心,就趁周大海忙乱中顾及不到,说服王腊梅,把镯子卖给了三太公。

  三太公那时候才四十多岁,正打算娶个小寡妇,买了镯子要去求亲。

  就这样,三太公用一斗高粱米换了这两只镯子。

  王腊梅也告诉周大海,镯子让她给周老太太陪葬了,他要是舍不得就去刨他爹妈的坟拿回来。

  周大海当然不会这样做,带着一家人回了沛州。而三太公也没娶来那个小寡妇,这两只镯子的就这样留在了他手里。

  实际上,当年周老头和周老太太准备了三只镯子,给了沈氏一只,周老太太自己留了一只,准备老两口死后传给周大海,让他在适当的时候接回沈荷花。

  另一只留给二叔公。

  当年他们要换一个男孩回来,联系好沈家以后就去向作为族长的二叔公求助,是请他批准,并且保密,也是请他帮忙。

  毕竟这件事要神不知鬼不觉地完成,只凭他们老两口是不行的。

  当时周大海一家已经失踪,大家都认为板上钉钉地是死绝了,如果不换个儿子回来,周老头就得老无所依,要是弄得大家都知道,这儿子能不能养得住也是难说,所以二叔公可怜他们,答应了他们的请求。

  周老太太临盆的时候,是二叔婆先去接生,孩子换过来以后才告诉村里的人。甚至连太婆都不知道这件事。

  他们并不知道后来周老头和周老太太为了接回沈荷花做的这些事,只是看到沈氏手上有一只一模一样的镯子,以为这是以后跟孩子相认的信物,当然要留给周大海夫妇。

  就这样,这两只镯子最后辗转到了周小玲手里。

  三太公病危,王家人轮流守在门外虎视眈眈,就准备三太公咽气,周小玲拿到钱马上当场搜身,截下他的绝户财。

  周小玲只好利用伺候三太公的机会,把镯子哄到手,偷偷从后窗匆匆逃跑。

  王家人没抓住周小玲,却抓到了她利用过继诈骗孤寡老人钱财的小辫子。

  有全村人为证,还有过继文书,再加上一个没死成的三太公,只要王家去揭发,周小玲百口莫辩。

  所以才会在现在这样被王家人和三太公拿捏。

  当初她只交给丁月宜一只镯子,留下一只给自己当做后路。

  她本以为会等到更重大的事上拿出来,让这只镯子发挥更大的作用,却不得已,只能这个时候用了。(未完待续。)

  请收藏:https://m.bqg8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