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67章 最强大的对手_宋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杀鞑靼,做狼王,许张狂。”

  于大都闹市之中高唱此歌,就好比......

  就好比在东京街头唱“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差不多。

  嗯,还不是中日友好的东京街头,得特么是侵华战争时候的东京,且必须是日文版歌词。

  赵维有点懵,谁这么生猛?

  抬眼望去,却是一怔,那是一个疯子?

  只见一个邋遢老汉坐在街边的泥地之上,一边仰头高歌,一边和着拍子拍打泥水。

  泥水溅得满头满脸都是,已然看不清那人样貌。

  若不是疯的,又能是什么?

  赵维眉头微皱,看着那老汉心生好奇,这人是谁?

  ————————

  另一边,大都城外,离宫。

  燕京原本是金国首都,元灭金之后,也就是至元四年,忽必烈决定将蒙古帝国都城从和林迁至燕京。

  至元九年,又改名大都。蒙语称“汗八里”,即帝都之意。

  随后,将原位于城内的金代皇宫开始扩建,至今尚未完工。

  所以,此时的大元行政中心其实并不在城内,而是安置于城外的金代离宫,也称大宁宫。

  这和蒙古人本就习惯漂泊无定的民族个性有关,并不拘泥于形式,住在城外,反而落得清净。

  却是苦了元朝的臣子,每日上朝议政,不是入大内,而是出城往野地里走。尤其是投降元朝的汉臣,却是闻所未闻。

  至于上朝的地点,元帝忽必烈更是一切由心。

  除了大朝于大宁宫正殿之外,常朝小会则是想在哪儿就在哪儿。

  有时候,皇帝与臣子围着园林景致转上一圈,看着山水鱼虫,就把朝上了。

  而今日,更是于内苑雨廊之中,忽必烈召集一众臣子分议两务。

  一是,东进倭国之务。

  这无疑是重中之重。大元无敌之师居然两攻倭国不下,这关系到大元的颜面,更是东寻旧宋余孽的必经之地。

  弄的忽必烈都想御驾亲征了。

  二是,蒙古各汗国之间的内叛。

  因为忽必烈得国不正,各汗国不拥戴于他,甚至帮着阿里不哥来打他。这让忽必烈颇为头疼,不得不将第一爱将伯颜派去镇守和林,应对诸王。

  雨廊之中,有即将引兵西进的伯颜、阿术,也有一众熟悉东瀛的北地、旧宋汉臣。

  像是翰林承旨留梦炎、户部尚书王积翁,以及刚刚从湖广回京述职的史格等人,皆在班中。

  雨廊甚是雅致,初夏鸟鸣虫啼,绿意盎然,也颇有意境。

  然而,可称一代雄主的忽必烈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烂事儿太多了。

  倭国打不下来,残宋那个劳什子小朝廷还跑了。

  蒙古诸王天天闹,湖广福建的叛军亦未彻底平息,而四川行省的夷族各族还不消停。

  虽说尚可应付,却也让忽必烈颇为头疼。

  阿术说话也没遮拦,“素闻那谢枋得大有学问,大汗如此高兴,想来能帮上大忙

  请收藏:https://m.bqg8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