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15章 认可_宋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考验吗?

  是考验!

  赵维本不应该说这些话,因为这些话放在外交之上,显得幼稚。说没有用,得去做,去悟。

  但是,他还是说了。

  因为印第安人本就和中原周边的那些少数民族不同,那些所谓夷狄非我族类,多少沾染了一些中原的气息。更多的是与汉人博弈,确实说了没用。

  当然,这些话也不用说,他们自己就能领悟。但是种种原因,包括地理上的因素,使他们没法做到完全融入其中。

  他们都在中原外层,容入不容入,都是中原抵御更外层威胁的屏障。容入了,那外面打进来,他们必然是要顶在前面,先死的就是他们。

  可是不融入,外面打进来却还有选择的余地。那你说,融入好还是不融入好?反正大国上邦,你真不真心,中原都得显示大国胸怀。

  “非我类,其心必异”是有前提的。

  中原异族确实难以同心,可是换个条件,这个异族就在中原的包围之下,你看他还有没有异心?

  这就好像从前的九黎部落、南方的百越族、西南的古蜀国,甚至已经彻底容入汉人体系的一些北方民族。

  他们也曾是异族,可是时间消磨之下,即便当时的汉人不认为他们是同族,可是百年之后呢?千年之后呢?

  “百姓”一词来自炎黄二族,可是千百年后,百姓一词其实就是百族。

  汉人代表的是一个文明,而不是狭隘的种族血脉。

  后世基因技术的出现验证了一个事实:纯种的汉族...硬杠的话,有!但是,也只在硬扛的情况下了。

  这不是什么遗憾,也不是什么坏事儿。别和西方那些所谓血统论,什么种族差异去标榜优越感,那不是什么先进的东西,甚至可笑。

  这种交融是祖宗的智慧,一个民族可能现在是敌人,也可能是朋友。

  可是时间会告诉我们结果,往往都是敌人没有了,朋友也不见了,最后就是我汉人大家庭的一个姓氏或者几个姓氏。

  华夏人不以肤色和民族区别对待,我们看待同类的标准只有一个——道德。

  道德高尚的人,无论是哪个种族的都值得尊敬。如果你还以华夏的道德标准立世,那也就是自己了。

  而道德是什么?就是我们的文化。

  华夏文明几千年,研究最透彻的,就是约束人心,就是道德。

  从易经开始,本土的文化:儒家修身以观万物;道家承天地自然以养心性;法家重典苛刑仇恶除奸;墨家兼爱非攻创造理想国。

  这些都是什么?都是约束人心的法则,只是出发点不同罢了。

  百家争鸣,主体还是祖宗发现这世间最复杂的是人心,只有把人心理顺,才能谈其他。

  所以,儒身先克制自身,道学讲顺其自然,法家以律困恶,等等等等。

  连外来的佛法,也在这样的环境之下,从简单的神鬼崇

  请收藏:https://m.bqg8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