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23章 圣人_汉阙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若让左传取代公羊,任弘三立已成,日后成为周公一般的当世圣人,汉家天子当如何自处?”

  左传里虽无一言提及禅让之事,但公羊最初也不提禅让啊,是董仲舒和他的后学们加以改造后加进去的东西,谁知道任弘日后又会鼓捣出什么新义理来。

  所以只要任弘尚在,即便左传有大兴之相,天子也不可能承认其为官学。

  这是魏相笃定的事,唯一想不通的就是……

  “以任弘之聪慧,不会想不到这点,为何却放着闲散富家翁不做,偏要做让天子忌惮的‘圣人‘呢?”

  魏相想到了一个可能:“莫非,他真的心怀异志!?”

  ……

  “太子,今日三家驳辩如何?”

  而温室殿中,刘询让他的宝贝儿子说说这两日石渠阁之会的感触。

  刘去疾有些说不出来,这三家光“元年春王正月”短短六字就水了一整天,每句话都要引申出去,援引尚书、诗、礼等篇。

  他才九岁,刚学完论语和孝经,如同一个小学生骤然听到大学教授的辩论,三句话里两句半听不懂,心得就是好困,好累,故讷讷久不言。

  刘询对长子十分耐心,笑道:“你就说,能听得懂谁家之言?”

  刘去疾忍着困意,想了想后道:“刘更生所讲《左传》的故事,儿稍稍能听懂。”

  这是自然,春秋三传里,左传是最没有门槛的,毕竟以史作传。和当年任弘、杨恽在太史公书里截选的文章风靡长安一样,这些年,西安侯鼓捣出纸张后,也将左传故事抄在上面广为流传,曹刿论战、烛之武退秦师,都脍炙人口。

  而且学派初兴,义理也不繁琐,可不比动辄上百万言义理,要皓首穷经才能精通的公羊、榖梁简单多了。

  刘询很清楚,西安侯是顾忌自己,没有大规模传授,否则只需要短短数年,左传一派便能急速扩张。

  太子说不出所以然来,才九岁的他又不是天才,无法理解三家微言大义里暗含的治国理念。

  但刘询却很清楚。

  相比于与时代脱节的公羊,因循守旧,眼睛永远盯着亲亲尊尊的榖梁,积极外向的左传确实更符合刘询的心意。

  论继承的古礼,左传比公羊、榖梁保存更多,论对未来的开创,也比他们来得大胆。

  “周之道,用夏变夷是也!”

  新左传全篇,无处不在用春秋二百余年的历史来阐述这一理念,以为周时礼乐局限于宗周洛邑,而周公改制,分封诸侯,方将周礼推广到天下,如此方有诸夏诞生,而与外部的戎狄蛮夷有了区别。

  今日大汉也处于相似的节点,中原地区,冠带之伦,咸获嘉祉,靡有阙遗。然而交州、荆州、凉州、益州、幽州和三都护等地,却仍多有蛮夷长君,政教未加,流风犹微。至于大汉封建之外,更有无礼之邦,放弑其上,君臣易位

  请收藏:https://m.bqg8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