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68章 都是大将军逼的_汉阙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只是真做了皇帝后,非但无法有所改观,连针砭时弊嘴上痛快都不能了。

  殷高宗三年不言,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啊。

  更可怕的是,他只感觉自己被关在了未央宫这个大笼子里,渐渐与外面的世界脱节,好在还有三番五次召入宫的韩敢当,这厮心直口快,与刘病已在西安侯府中便很聊得来,若非会让大将军不满,刘病已都想召来做中郎将,常伴君侧了。

  任弘道:“士人常说,近来在书信中,已生不起病了。”

  刘病已明白了:“莫非是因为要在书信中避朕名讳?”

  在大汉,皇帝名讳是要在上书中规避的,较早实行的人是汉文帝,讳“恒”为“常”,以恒山为常山。而孝武皇帝刘彻也要求世人避讳,讳“彻”为“通”,司马迁在史记里,就将蒯彻改为蒯通。

  而“病已”这二字太过常用,确实给书信往来、官府文书造成了很大不便,有时出于习惯写了上去,被有心人抓住就是大罪过,违反者要么罚金一两,要么去做劳役。

  刘病已嗟叹:“看来不止是西安侯夫人的封号,朕的名,也该改改了。”

  他决定明天便立刻下诏,将触犯忌讳的人统统赦免,再想个生僻些的单字名,尽量不要影响世人。

  “改名只是朕一人不便,不改确是天下人不便,当改之!“

  任弘赞叹:“陛下仁厚,天子改名让讳,此亘古未有之举,天下人必大加赞颂。“

  刘病已靠着处置诸侯王的手段,让群臣和宗室知道了他是怎样一位皇帝。但天下士人、百姓对这位新君还陌生,更名便是打响名声的手段之一,因为避讳关系到每个能读会写的士人,是肯定会得到拥护的善政,任弘这个提议正好搔到了他痒处。

  岂料任弘还有一招更绝的阳谋,就算当着大将军面说出来也不用怕。

  “陛下,改名只是名学皮毛而已,最大的学问是正名,不论是治天下还是齐家,苟能正名,天成地平。圣人亦言,名不正则言不顺。”

  “大汉以孝治天下,陛下可不能只考虑为自己改名,而忘了替孝武皇帝正名啊!”

  ……

  “替孝武皇帝正名?”刘病已心中一动,让任弘继续说下去。

  任弘瞥了一眼旁边侍奉的宫人郎卫,反而让声音更大了:

  “汉兴五世,隆在建元,孝武皇帝外攘夷狄,内脩法度,封禅,改正朔,易服色。功不可谓不大,然而竟至今未议庙号!”

  大汉虽历六世,但拥有庙号的,却只有两位皇帝。

  一是刘邦,谥号高皇帝,庙号太祖。

  二是汉文帝,有夺取天下之功的称为祖,有治理天下之德的称为宗,其庙号太宗。

  这两位是毫无争议的,孝惠孝昭在位太短没资格,而孝景虽有平七国之事,天下翕然,大安殷富,却连庙号都没混上。

  轮到汉武帝时,争议

  请收藏:https://m.bqg8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