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十五章 论道_花都秘语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当说到这里,杨峰停顿了一下,接着继续道:“所以这一古文的原意就是泉水干了,两条鱼一同被搁浅在陆地上,互相呼气互相吐沫来润湿对方,显得患难与共而仁慈守义,难道这样会没有湖水涨满时,各自游回江河湖海,从此相忘,来的悠闲自在吗?我们这样想就和称誉尧而谴责桀一样,还不如把两者都忘掉而把他们的作为都归于事物的本来规律,最后要说的是事物的本来规律是什么呢?很简单,那就是生存,有人说相濡以沫不是两条鱼在一起的自然状态,其实不然,从开头庄子就一直在描述一个很自然的现象,天气干燥,于是水干了,两条鱼同时被困在了陆地上,这一切是再自然不过的现象,于是两条鱼为了适应这种自然的现象,开始互相呼气、互相吐沫来润湿对方,这是两条鱼为了适应环境而产生的本能反应,更是对自然最好的适应,也是为了生存,他们这样做是再自然不过的了,难道这样会没有相忘于江湖好吗?相信那些看完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就说相忘于江湖是多么伟大的人们都是在断章取义,都没有好好看过《庄子?大宗师》,所以根本不能理解庄子这篇文章全文的中心思想,自然会得出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的论断,庄子在《庄子?大宗师》中有一句古之真人,不知说生,不知恶死,其出不欣,其入不距,翛然而往,翛然而来而已矣,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终,受而喜之,忘而复之,是之谓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是之谓真人,其意思就是说古时候的真人,不懂得喜悦生存,也不懂得厌恶死亡,出生不欣喜,入死不推辞,无拘无束的就走了,自由自在的又来了罢了,不忘记自己从哪儿来,也不寻求自己往哪儿去,承受什么际遇都欢欢喜喜,忘掉死生像是回到了自己的本然,这就叫做不用心智去损害大道,也不用人为的因素去帮助自然,这就叫真人,像这样的人,他的内心忘掉了周围的一切,他的容颜淡漠安闲,他的面额质朴端严,冷肃得像秋天,温暖得像春天,高兴或愤怒跟四时更替一样自然无饰,和外界事物合宜相称而没有谁能探测到他精神世界的真谛,这才是庄子所要追求的境界,所以我认为庄子说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是对庄子思想的曲解,庄子更加崇尚的是随遇而安,也就是像鱼儿一样,到了困难的时候大家就相濡以沫,到了该分手时就相忘于江湖,但是其实还有一种比相忘于江湖更自然更美好的状态,那就是相爱于江湖,既然两个人能相爱又能自由自在的存在于江湖,何乐而不为呢?鱼儿是因为记忆很短暂,所以才会选择相忘于江湖,而人是有感情的动物,两个人相爱为什么不可以

  请收藏:https://m.bqg8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