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百七十三章 差别在于技术_书剑盛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陛下,臣敢问自成可有定见?”

  李绩一开口,现场一堆将领差点摔倒。

  这是李绩啊,智多星啊!居然还要先问一问李诚的意思?

  李世民听了倒是一点都不吃惊,经过之前的预判交流和大炸B的洗礼,李绩还是觉得自己很牛X,那就是脑子不好使了。

  这时候出来表态,回头李世民说出李诚的建议,他不是丢脸是个鬼?

  战争之前的预判全都猜对,这样的李诚谁敢轻视?

  “自成有言,我军旬日破安东,即刻深入,沿途守军必不敢抗拒天兵。

  即便有顽固分子,不为不下所缚,也难逃一炸破城的结局。

  唯一需要担心的是冬季来临,我十余万大军的后勤补给问题。”

  李世民道出李诚之前的判断,众人深以为然。

  “我军得安东,短期内不愁粮草。

  唯恐深入敌境,补给线拉长之后,敌以小股部队袭击我运输线。

  即便敌之袭扰效果不佳,待我军至平壤城下,后勤所需也难持久作战。”

  李绩对此深感认同,这年月的后勤可真是个大问题。

  十几万人要吃饭,每天的消耗就是个天文数字。

  当然也可以以战养战,但是这样做的结果未必就能解决问题。

  而且还会导致更为激励的反抗。

  届时孤军深入,四面皆敌,就算想撤退都不容易了。

  从安东到平壤千里之地,走都能走很久,沿途还有敌军的城池,就算敌军投降,占领之后也要分兵把守。

  正所谓强弩之末,不能穿鲁缟。

  不是每个人都是隋炀帝那种疯子,战争之前没有算胜,就的先算败。

  利益不败之地,再争取胜利,这才是堂堂正正的用兵之道。

  “自成还道,我军至鸭绿江畔,如见水师运输船队,则可继续南下,如不曾见,则停步于江畔,以待来年。”

  李世民笑眯眯的抛出后续内容时,众人皆为之露出惊惧之色。

  这个李诚,算的有这么深么?

  水师有如此强大的能力么?

  十几万人的补给,走水路真的能解决么?

  别看都是老打仗的,也确实知道水运是最有效最便捷的运输方式。

  问题是走海路跟走运河完全是两个概念。

  李诚既然这么说了,就一定是有相当把握。

  这大概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水路联合作战吧?

  李世民还在继续道:“得水师补给后,我军继续南下,至平壤城下,如见水师则战,不见水师则走。”

  李绩抬手道:“陛下,水师哪里来的如此多的粮草?”

  李世民故作高深的笑了笑道:“此事,朕与自成自有安排。”

  其实李世民也不知道李诚的真正手段,但是不妨碍他现在装B。

  “如能解决粮草,我军此番灭国不难。”

  长孙无忌在一旁平静的补刀。

  他是一点都不怀疑李诚的,因为李诚创造的奇迹太多了。

  李诚既然提出建议,长孙无忌

  请收藏:https://m.bqg8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