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一二章 十分尴尬的局面_史上第一绝境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李靖的设想很好,而且可行很高。

  几乎把聪明人的弱点和二五仔投降者的心理捏的死死的。

  刘文静是聪明人,他孤进入济州之后,就算表面上对司马懿父子再好,心里也会防着他俩。

  毕竟,背叛者会背叛一次,就会有第二次,甚至第三次。

  司马懿爷俩能够在这个时候倒台他们,也能够在下一次太子军实力不济的时候,倒台其他势力。

  而对于司马懿父子来说,他们是临阵投降的人,乃是投机者。

  太子军为什么要接纳他?

  原因很简单,因为有白起在疯狂的输出。

  如果不接纳他们的话,青州和济州的战局很可能以太子军失败告终。

  这一点,司马懿很清楚,刘文静和殷诚也很清楚。

  所以这个时候,就算殷诚再对司马懿爷俩再有意见,也不会动他们分毫。

  所以才会将济州王这个王爵抛出来。

  但殷诚这样做,其实反倒起了反作用。

  如果是其他人,得知自己成为济州王,必然会对殷诚感恩戴德,忠心耿耿——至少表面上如此。

  可司马懿父子并不会这么想。

  多疑的司马父子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殷诚这个时候为了安抚司马懿可以拿出王爵来。

  等济州之战结束后呢?

  后如果司马懿再立了大功呢?

  该怎么赏赐?

  给他个皇帝么?

  不可能。

  殷诚早就说过,自己不会当皇帝,谁当皇帝他会干死谁。

  也就是说,司马懿这个王爵接了,以后在太子的阵营之中就没有了用武之地。

  只是为了防止司马懿再建新功,无可封赏这一条,殷诚就不会再给司马懿带兵的机会。

  一旦司马懿没了带兵的机会,只是守着济州这四战之地,后果会是什么样?

  无非两种。

  长安诸王会重新攻打济州,那个时候殷诚不在济州,济州的军队战斗力也不会太强。

  甚至连火器都不会有。

  那么如果白起卷土重来,带着三十万大军——别说是三十万,就算是十万大军,他司马懿也不是对手。

  第二种结果就是他司马懿做殷诚的济州王,寸功未立,时间长了,他在太子阵营中的地位慢慢下降。

  这济州王便会成为其他人的眼中肥,谁都想取而代之。

  那时候只要殷诚稍微给这帮家伙们一个眼神,司马懿相信,太子阵营中的勋贵们绝对会把他撕个粉碎。

  这种事司马懿见得太多了。

  所以,想要避免这两种况出现,司马懿就要将军权握在手里。

  不可能在一开始的时候,就让刘文静夺权。

  这是一个无法解开的矛盾。

  除非司马懿将膛剖开,把心挖出来给刘文静看自己对殷诚的忠诚外,没有第二种解决的办法。

  因此,当李靖将这方案说出来之后,蒙恬和陈庆之马上就同意了。

  紧接着就收拢军队,放弃了对济州的围攻。

  手下的斥候全部撒出去

  请收藏:https://m.bqg8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