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62章 降奴服于_新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亦有结朋协好,幽明隐居者。”

  “但不管怎么做,都算不得通达圆满,因为于世事无补,只能确保自己不同流合污而已,世事复杂,你这孺子不能一概而论,己所欲,亦勿施于人。”

  宣秉道:“我是狂狷不假,但子云乃是中庸,说什么乡愿之贼,是羞辱他,快些向伯鱼道歉。”

  宣彪被父亲一通训斥,只能不情不愿朝第五伦下拜。

  宣秉将儿子赶出去后,又用粗陋的笔和杨木板回了一封信。

  “还请伯鱼交付扬公。”

  “就说宣秉尚能饭食,日子虽然贫苦些却自得其乐,倒是扬公,还是该少喝些酒,多食蔬食。”

  末了又看着第五伦笑道:“能有伯鱼这样的弟子,是子云晚年的幸事啊。”

  对宣秉,第五伦还是颇有好感的,他起身告辞,但在离开前,却又回首道:“那些协助宣公父子躬耕的农夫,我听他们的口音,应不是本地人,而是……来自缘边各郡的流民吧?”

  宣秉脸色一变,只起身朝第五伦作揖,低下了他不易屈服的头:“方才是吾儿不懂事,冒犯了伯鱼,若你想以挟边民之罪将我告上去,哪怕是弃市,宣秉也会慨然赴死。”

  “但还请放过吾儿,放过那些来自边塞的流民,若非被逼无奈,谁愿背井离乡?”

  第五伦笑道:“宣公误会了,我不打算做任何事,郡大尹张公乃是良吏,也绝不会因此问罪于你。”

  “我只是顺便一问,宣翁在郡北生活日久,可否与我好好说说,关于缘边流民南逃之事?”

  ……

  八月初时,第五伦已经结束了他的郡北之行,回到列尉郡首府长陵城中。

  而当张湛问起他此行见闻时,第五伦便将自己担忧说了出来。

  “涣县(汉翟道县)、修令县、漆墙县(汉漆垣县)僻处一隅,与增山郡(上郡)、威戎郡(北地郡)相邻,人口稀少,土地贫瘠。我奉郡君之命巡视,竟看到有缘边流民从北方南逃,据当地人说,已经持续数月,人数不少,绝非孤例。”

  “边民又开始南下了?”张湛一惊,此事地方县乡一个字都没上报,若非第五伦亲眼所见,他都有些难以相信。

  而之所以说“又”,是因为类似的场景,几年前曾出现过。

  且说,北方匈奴自从汉宣帝之后,就成了大汉名义上的宾属,呼韩邪等几位单于还亲自到长安朝觐汉家天子,接受汉官印章,边塞维持了一甲子和平。

  直到王莽代汉,决定收回旧印,并降低匈奴的规格等级,让他们不再作为宾客,而是臣子。这之后王莽改名上瘾,决定内外平等,也给匈奴单于改个名:改成“降奴服于”。

  加上在西域的纠葛,匈奴单于终于和中原决裂,表示只认刘家皇帝,你王莽算什么东西?南北再起战火,已经几代人没打过仗的边塞,再度有

  请收藏:https://m.bqg8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