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48、549节 封官授爵,定国是诏_葬元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之三。

  在李洛和崔秀宁的设定中,将来所有开国爵位的食邑,不能超过国家总户口的百分之三,加上宗室的食邑,不能超过百分之五。而且包括宗室在内都要缴纳赋税。

  只有一种人可以免税二十年,那就是为国捐躯的烈士家属,还必须是配偶和直系家属。

  这样,国家养勋贵宗室的负担,就能控制在一个很低的范围。不会犯明朝的错误。

  近三百个获封爵位的人,绝大多数来自军中,其次就是特察局,再其次才是文官和工匠。

  皆大欢喜!

  就是文天祥这样对个人利禄不太热衷的人,听到自己封了自己家乡的县侯,也很激动。

  要不是礼仪规定不能喧哗,很多人肯定已经欢呼起来了。

  但这还没完,被封了二等爵的马致远继续宣读道:

  “……以爵授田。国公授予爵田一万两千亩,每降一等,递减一千亩。故,骁骑尉授田一千亩……”

  李洛计划拿出了百分之一的土地,用来封授勋贵和宗室。但勋贵的田亩同样需要交纳赋税,一视同仁。

  除此之外,李洛还打算将对外征战获得的奴隶,按照功劳大小分给勋贵。

  他又不是救世主,怎么可能给予华夏之外的外族国民待遇?奴隶在全球范围内还要存在好几百年,他也无疑改变这点。

  接下来,就是,这是关系唐国体制的大事,所以文天祥郑思肖等人格外留意。

  这些大事,李洛并没有和群臣商议,而是和崔秀宁琢磨后就“乾纲独断”了。

  政府一次来自宋代。以中书省为核心,三省合称政事堂,枢密院和中书省又并称二府,政事堂和二府就合称“政府”。

  但是,实际上唐宋的三省是徒有其名,大权全部在政事堂手中。三省的长官,都在政事堂办公,以堂阁之臣的身份参与政事。三省实际就是政事堂的办事机构。

  “……敕曰,废除三省,朝廷以政事堂,军师阁为中枢,统筹军政大权。政事堂设置左,中,右三相为长,军师阁设置东南西北四阁太尉,俱称宰执……”

  “政事堂,军师阁之外,另设御史台,总督监察之权,与堂阁并称三府。御史台设置御史大夫,位同宰执。”

  李洛将武官之首提到和文官之首一样的高度。政事大臣和军师大臣都是宰相,典型的群像制度。文武七个宰相,都对他负责。

  同时又效仿秦汉,将御史大夫恢复到与宰相太尉同等的位置,方便形式监察大权。

  这既像明朝的内阁,又像清朝的军机处。两者结合,既方便他掌握大权,又能做到充分放权。

  “堂阁之下,增设三部,共九部。九部者,吏部、户部、刑部、工部、礼部、财部、兵部、商部、警部。兵部与警部,归属军师阁掌管。”

  六部变成了九部,一下在增加了财部,商部,警部。

  因为户

  请收藏:https://m.bqg8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