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17、318章 忽必烈大叔的封赏_葬元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心忡忡的说道:“本殿最忧虑者,乃元寇从西海沿边北上,直入京都。如此,则朝廷危矣。本殿认为,将大军全部云集关东,实为不妥。”

  这番话,当然是京都的天皇公卿教他说的。幕府为了和元寇决战,将京都地区的军团抽调一空,造成京都极度空虚,这让京都朝廷很是不满。

  皇太子的担忧,除了在座的朝廷公卿感同身受,武家权贵们却不以为然。

  京都被元寇攻下又如何呢?就算朝廷被元寇一锅端,不是还有幕府么?反正皇太子和几位亲王都在这,神国皇统断绝不了。而且关西多山,倘若元寇真的攻打京都,还能拖延时日,让神国大军准备更充分,到时打败元寇,夺回京都就是了。

  在掌握实权的大武士们看来,关东的重要性,远胜于关西。镰仓城的重要性,也更胜于京都。

  虽然熙仁皇太子坐在最尊位,但北条时宗根本懒得搭理这个少年,别说皇太子,就是天皇陛下,他又何曾真当一回事?北条氏插手天皇和将军废立,也不是一次了。

  这就是此时日国政局的吊诡之处了。天皇说了不算,幕府将军说了也不算,真正说了算的,是幕府权臣北条时宗。

  “殿下安心就是,只要有神国大军在,天皇陛下万世一统的基业,仍然帝运长久。”北条时宗对熙仁皇太子行礼说道,算是直接表态顾不上京都了。

  北条时宗也是没有办法,须知五指紧握才是一个拳头,倘若到处分兵,处处设防,如何是元寇对手?必须将全国的兵力聚集起来,才能消灭元寇保卫神国。

  北条时宗不知道的是,就在他紧锣密鼓的总动员之际,李洛的征东大军已经出动了。

  …………

  九月十八,李洛只让小心谨慎的朱颔统带一万江南兵驻防大宰府,然后在马关海峡汇合了罗昱和郑和的水师,过濑户内海,沿丰后水道,进入日国东海,再沿海北上。

  出征的前一天,李洛再次给大都上了一道奏章:

  “臣李洛再奏圣君陛下……军情如火,与其困守九州岛,不如以攻为守。臣遂于九月十八,率数万疲兵冒死北上,攻打日国关东……然敌军十倍于我,或恐再难拜见圣主,唯肝脑涂地,马革裹尸,扬我大元天威于异域……”

  “伏请朝廷速发偏师急援,不使前功尽弃……日国骄狂难治,民风尚武,若无数万蒙古精兵,势不能治……”

  这封奏章的意思说白了就是表忠心,要援军,督促忽必烈大叔先派点兵马来帮忙,再发大军一举消灭日国。

  李洛估计,倘若只是派个两三万人,一个月之内肯定能来。他只要坚持一个月就行了。

  为何不攻打更近的日国京都?因为日国大军如今云集关东,倘若打关西,幕府完全可以忍痛不管,继续在关东聚集兵马。

  李洛的战略很简

  请收藏:https://m.bqg8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