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六百二十七章 非嫉其才恨其不为东吴所用_华娱之黄金年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瑜都有吸收能人的心思,演义中他想收拢诸葛亮,正史中想收拢关羽张飞。

  演义正史同样文武全才的周瑜,都是青年之时就征伐四方,为孙策集团确立版图立下汗马功劳,后又亲冒矢石为东吴开拓荆州,这都是相同的记载,无外乎在细节上有所差异。

  志向上周瑜独具一种朝气,一种锐意进取自信豪迈的英霸之气,这点正史的万人之英,演义的丈夫歌都表达了出来。

  现在编剧们纠结于该怎么定位周瑜这个人物,其实本身就有些狭隘了,但是无奈,《三国演义》这部书侧重点不是东吴集团,对于周瑜这个人物的描写,也仅限于赤壁之战这一环节,人物形象根本没办法展开。

  所以,就只能通过诸葛周瑜斗智来塑造人物了,那么回到争论点,该不该把周瑜描写成一个气量狭小,嫉贤妒能的小人呢?

  这一点,易青是坚决反对的,拍《杨家将》可以把北宋名将潘美塑造成奸邪潘仁美,那是因为民间流传甚广,而且正史中潘美也的确应该为杨业的死承担一定的责任。

  但周瑜和潘美不一样,这个人物是三国这段历史当中最为璀璨的大英雄,将其描写成一个嫉贤妒能的小人,易青心里过不去这道坎。

  所以,能够挽救这个人物的,也就只能着手于周瑜屡次加害诸葛亮的动机。

  非嫉其才,恨其不能为东吴所用!

  立足于这个出发点,那么一切也就解释的通了。

  王福林也没想到易青这一次没从正史记载当中周瑜的事迹,形象来阐述自己的观点,而是立足于罗贯中笔下的《三国演义》,用一首原著当中的“丈夫歌”来破局。

  对于周公瑾这首本命歌,王福林也非常喜欢,他当初拍《红楼梦》的时候,就喜欢引用曹雪芹的诗词来做插曲,这首“丈夫歌”自然也得了他的心。

  之前讨论剧本的时候,他就建议将这首“丈夫歌”放进去,不过几个编剧都建议引用毛宗岗版本的。

  现在听易青一分析,王福林再仔细一琢磨,还真的是,毛宗岗版本的“丈夫歌”立足于功名二字,倒是显得狭隘了,远不如原著中的豪迈大气,更能突显周瑜这个人物的形象。

  再者,从周瑜屡次加害诸葛亮的动机出发,展开周公瑾和诸葛亮的几次斗法,虽然,还是显得周瑜性格偏激,但嫉贤妒能这个罪名怎么也落不到他的头上了。

  两国交兵,各为其主,本来就应该无所不用其极,周瑜受孙策托孤之恩,辅佐孙权,肯定要尽心竭力,刘备势力与东吴争夺荆州,诸葛亮作为刘备的军师,周瑜招揽不成,于是想方设法要除去诸葛亮,那么这一切也就解释的通了。

  “对!对!还可以这么写。”

  一个编剧想着想着,突然大笑起来,方才屋内还一派严肃压抑,被他这一笑,立

  请收藏:https://m.bqg8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