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五百二十六章 周公瑾_华娱之黄金年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并事先安排伏兵,将其包围。周瑜大叫一声,箭疮复裂,后收到诸葛亮动其退兵的书信,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连叫数声而亡。

  而史书记载,周瑜确实想过和刘备共同伐蜀,消灭张鲁,并借机夺取荆州,最后消灭曹操,可以说周瑜这一计划,非常有战略眼光。孙权当即表示同意,周瑜想赶回江陵,做出征的准备工作,不料半途染病,死于巴丘,并不是在荆州城下被诸葛亮活活气死的。

  这几个故事写得的确很有戏剧性,也成功的塑造了周瑜心胸狭窄的性格特征,衬托了诸葛亮的光辉形象。但是从历史的真实性上讲,却歪曲了周瑜的形象。

  历史上的周瑜绝非量窄之人,相反,他是一个心胸宽广、性情豁达的人。目前有关三国的史籍中,还没有发现关于周瑜量窄的资料。

  历史上的周瑜雄姿英发,心胸广周,性情开朗,气度宽宏。早在三国时代,他就赢得了众人,甚至是敌人的仰慕。

  周瑜一生征战,有强烈的进取精神和横行天下的抱负,他少年得志,风流儒雅长相俊美,娶得娇妻,雄姿英发,有口皆碑,文采超群,情趣高雅,精于音乐,即使是酒后,仍能听出乐人演奏的音乐中很细微的疏失,每当这时,他总要看看演奏者,所以当时有谚说:“曲有误,周郎顾。”

  他心胸开阔,举贤荐能,一再推荐鲁肃给孙策和孙权,毫不妒贤忌能;他折节为国,以德服人,裴松之注引的《江表传》记载了他以宽广胸怀感动程普,两人结为莫逆之交的故事,这是证明周瑜性度恢廓,大率为得人的最好例子。

  这众多优点都集中在他一个人身上,几乎使他成为三国时代的一个超级完美偶像,放射出无与伦比的光彩,使得众人皆对他仰慕不已。

  在正史中,从《三国志》到《江表传》,从《汉晋春秋》到《资治通鉴》,或以曹魏为正统,或以蜀汉为正统,反反复复,众说纷纭,而人物的善恶褒贬也随之潮起潮落、数度浮沉,虽然身处夹缝中的东吴,无论在哪一种正统观念中都处于偏颇的地位,但周瑜却以他卓越的才华和崇高的人格在历代的史传、文学中始终保持着固有的稳定地位。

  而到了罗贯中所创作《三国演义》中,虽然也依据正史,保持了周瑜运筹帷幄、足智多谋的形象描写了他结交孙策,开拓江东,建立新业;举荐鲁肃,纳降甘宁,举贤任能;运筹帷幄,施反间计,定苦肉计,设连环计,要弄老奸巨猾的曹操于谈笑之间,最后火攻破敌,建立不朽功勋。

  同时,罗贯中为了凸显诸葛亮的智谋超群,于是吸取了民间传说和曲艺,对周瑜的形象进行改造,虚构出了他的量窄、忌刻,以他的心地偏狭反村诸葛亮的胸无芥蒂,以他的意气用事反村诸葛亮的沉着老练,从而达到塑造典型人物的需要。

  也正是由于《三国演义》的巨大影响,那个雄姿英发、胆略过人、雍容仁雅的周瑜逐渐在世人的眼中变得模糊起来,后人只记住了他被诸葛亮气得吐血的形象,这对周瑜来说真是很不公平。

  王福林现在要改编《三国演义》,肯定要以这部书的内容来作为基准,对于周瑜这个人物的描写也肯定要以《三国演义》当中的形象为准。

  易青现在提出要演这样一个人物?

  王福林显然有点儿想不明白了。

  请收藏:https://m.bqg8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