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217章 一张照片引发的风潮_潜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民众面前毫无知名度,就在同行们相见,也是更愿意与他探讨他的摄影手法,而不是他引以为傲的《东方风尚》。

  当时,这个怀才不遇的才子,以他远逾旁人的对速度,比任何都更早地架好照机时,那个天仙般的丽人正准备拐进街角。迅速调好焦距,迅速按下了快门,咔嚓,咔嚓,拍了两张,凭经验他觉得摄影效果很理想。紧接着,运动的目标迅速转变了角度,他也以当初拍摄猎豹和羚羊的机敏习惯性地旋动相机。

  然而,他这架因经费紧张从巴黎旧货市场淘来的该死相机,在这关键时刻竟然掉了链子,转不动了,是的,转不动了。情急之下他弹腿踢出,相机笨拙的架子终于蹦跳着随之转向,并对准了一个恰恰好的角度。

  咔嚓,咔嚓,咔嚓,又拍了三张,然后,他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甚至,当翻出围栏的同行们纷纷从大街上返回后,行署官邸为防记者里面趁机混入乱党分子而对受邀的记者主编再次进行身份核查,竟然发现他不是凭邀请函而是贿赂厨子混进来的,于是立马责斥并驱逐了他。

  随后,为了拍满胶片,他只好在赣江两岸采风,直到二十多天后,才搭船回到上海,照片洗出后,又延误了多日,才刊登在《东方风尚》上。

  那一期的《东方风尚》声名大噪,甚嚣尘上,当天上午九时加印,供不应求,中午加印两次,仍然供不应求……这一天《东方风尚》居然加印了五次,收工后他连忙调查原因,发现主因竟然是副刊的一张配图和文字。

  图片正是他在赣州拍摄的街景,一条青石板街道通向市肆深处,街边的店铺鳞次栉比,融合了西式风格和浓郁的客家风情,黛瓦砖墙的骑楼,远处街边编织竹器的老人,组成了这个新旧交替的时代街景。一道颀长纤巧的曼妙躯体,披着丝绸坎肩和风衣式的霞帔,正迈动超比例的长腿,出现在照片中的黄金取景线上,由于拍摄角度的关系,这道身影有些微微倾斜,让人极易产生一种奇妙的联想,似乎她正行走在传统与现代之间,行走在民俗与风尚之间。

  发现了刊物畅销的原因之后,主编激动不已,连忙将其他同一主角的几张照片,陆续刊登在那段时间的《东方风尚》上,并配上了更有意蕴深度和情感张力的文字。一时间,《东方风尚》洛阳纸贵,销量大涨。南北各大小报纸埠内埠外新闻界争相转载。后来,经过当初亲历其事的各国报业主编大肆渲染,竟然传到欧美去了。

  是年的巴黎时尚年会,数名服装设计师的作品上,非常明显地体现了这张照片的影响,一时间,这张照片所引起的风潮,席卷了东西方时尚界,并令各国王室的女性服饰竞相借鉴,甚至直到本世纪末,狗仔队在香榭丽舍大街抓拍的几张戴安娜王妃的照片显示,王妃的衣品风格仍有这张照片的痕迹。

  这张照片在当时的影响,除了奠定了《东方风尚》在时尚界和新闻界的地位外,还令国内外的星探和欧美时尚界的大佬,在随后长达两年的时间里,仍孜孜不倦地在赣州城及其周边地区进行地毯式的搜寻。

  一直到大战爆发,新闻视点转变,这类“靡靡之音”才算暂时告一段落。

  一张照片所引发的风潮,波及居然如此深远,这是当初的拍摄者和传播者,都远远没预料到的。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请收藏:https://m.bqg8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