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百九十八章 高柔踪迹_汉皇刘备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杨彪的担心也不是没原因的。除了要维护世家士族的基本利益之外,他还担心儒家会在刘备潜移默化的影响之下走偏。有次在宴会之上,杨彪与诸人论及刘备时,就曾当众叹息:“大将军天纵之资,世间难得。然其心思实在难测。吾观青州书院之格物,却是外借儒家之说,内行墨家之事也。”

  群臣听了,不禁哑然。他们实在是很难想象,皓首穷经的书生们在书院中摇身一变,变成了那挽袖露膀的匠人。而工匠,素来是被士人瞧不起的。《尚书·泰誓》里周武王声讨商纣王的一条罪名就是:“郊社不修,宗庙不享,作奇技淫巧以悦妇人。”

  自《尚书·泰誓》提出这一观念后,华夏古代的科技发展便深受这一观念影响。尤其是当汉武帝“废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学说开始成为统治思想。一方面是理解有误,一方面是为了避免统治阶层玩物丧志奢侈腐化,为社稷江山考虑便开始将科学技术视为“艺成而下”的“小道”。既然都是“小道”了,那自然是不屑为之了。传统学者们只对经史子集和文学等方面进行研究。而工匠中又很少有学者,再加之进行研究的物力和财力都控制在统治阶层手中。这样便造成如今某些技术比较发达,而理论科学方面却一直未能取得突破的局面。

  平时,若是士大夫们偶尔为之,他们可以称之为风雅。但若是所有士子们都朝工匠这个方向奔去了,那儒家还如何统领百家,岂不是要出大乱子?

  不过格物之学,自被刘备拿出来之后,已经是一发不可收拾了。一方面是刘备的言论让士子们脑洞大开之后,他们发现格物学确实是有趣。大家多数都能在里面学到东西。另一方面就是刘备如今位高权重,已经是汉王朝的一面旗帜,汉室再兴的不二功臣。他差不多已经成为了士子们的精神领袖。其一言一行,自然是被奉为圭臬。再说得直白一点,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综合这数点,格物学已然势大,非是杨彪等人能遏制得了的了。

  而视经学为正道的杨彪等人,自然是想以太学来“续道统”,与刘备争上一争了。所以他等又如何能够让太学步书院的后尘?

  各路大臣、名士参加廷辨,争论了无数次,终于刘备与杨彪等人达成妥协。太学依书院所设数科取士,明经、明法、知兵等皆在其列,唯不以格物选材。且科举、荐举各半。

  刘备也知道,随着自己地盘的扩大,身边的各种势力都会冒出来,自己不可能像以前治理一州之时那般一言而决了。矛盾只能尽量消除、缩小,而不是把它放大。那么就只能求同存异,用时间来慢慢赢得胜利了。好在他还有着不少的时间,他还等得起。

  却说那高柔奉袁绍之命,到了并州

  请收藏:https://m.bqg8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