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五三九章 布达拉宫_神眼鉴定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300年前的公元7世纪初,松赞干布迁都拉萨后,为迎娶唐朝的文成公主,特别在红山之上修建了共一千间宫殿的三座九层楼宇,取名叫布达拉宫。“楼群一侧为藏王的寝宫,中间宫殿的顶部建有佛塔,另一侧是后宫。在后宫与中间宫殿之间架有四层楼高的铜铁铸空中廊桥。那时的布达拉宫外有三道围墙,最外一堵围墙直到今天北京路上的白塔处”,布达拉宫管理处副处长尼玛次仁谈起布宫,如数家珍。他告诉说,“那时布宫的三大建筑,均通体粉白,耸立在红山上显得圣洁而雄伟,藏民们都称之为‘白‘色’的宫殿’”。

  前后两宫,分“白宫”“红宫”!白宫因外墙为白‘色’而得名,现存布达拉宫最古的建筑是法王‘洞’。9世纪时,布达拉宫因吐蕃内‘乱’遭到破坏,仅存法王‘洞’。‘洞’内供着据传为松赞干布生前所造的他自己和文成公主、尼泊尔尺尊公主等人并列的塑像。

  白宫是达赖喇嘛生活、起居的场所,共有七层。最顶层是****的寝宫“日光殿”,殿内有一部分屋顶敞开,阳光可以‘射’入,晚上再用蓬布遮住,因此得名。日光殿分东西两部分,西日光殿(尼悦索朗列吉)是原殿,东日光殿(甘丹朗‘色’)是后来仿造的,两者布局相仿,分别是十三世和十四世****的寝宫,也是他们处理政务的地方。这里等级森严,只有高级僧俗官员才被允许进入。殿内包括朝拜堂、经堂、习经室和卧室等,陈设均十分豪华。

  红宫位于布达拉宫的中央位置,外墙为红‘色’。宫殿采用了曼陀罗布局,围绕着历代****的灵塔殿建造了许多经堂、佛殿,从而与白宫连为一体。

  红宫最主要的建筑是历代达赖喇嘛的灵塔殿,共有五座,分别是五世、七世、八世、九世和十三世。各殿形制相同,但规模不等。其中最大五世****灵塔殿(藏林静吉)殿高三层,由十六根大方柱支撑,中央安放五世****灵塔,两侧分别是十世和十二世****的灵塔。五世****灵塔殿的享堂西大殿(措钦鲁,亦名司西平措)是红宫中最大的殿堂,高6米多,面积达725。7平方米。殿内悬挂乾隆帝亲书的“涌莲初地”匾额,下置****宝座。整个殿堂雕梁画栋,有壁画698幅,内容多与五世****的生平有关。在红宫的西部是十三世****灵塔殿(格来顿觉),建于1936年,是布达拉宫最晚的建筑。其规模之大也可与五世****灵塔殿相媲美,殿内除了灵塔,还供奉着一尊银造的十三世****像和一座用20万颗珍珠、珊瑚珠编成的法物“曼扎”。

  要说这些其实许阳最想见识的还是“布达拉宫”结构造型。布达拉宫整体为石木结构宫殿外墙厚达2~5米,基础直接埋入岩层。墙身全部用‘花’岗岩砌筑,高达数十米,每隔一段距离,中间灌注铁汁,进行加固,提高了墙体抗震能力,坚固稳定。

  屋顶和窗檐用木制结构,飞檐外挑,屋角翘起,铜瓦鎏金,用鎏金经幢,宝瓶,摩蝎鱼和金翅乌做,脊饰。闪亮的屋顶采用歇山式和攒尖式,具有汉代建筑风格。屋檐下的墙面装饰有鎏金铜饰,形象都是佛教法器式八宝,有浓重的藏传佛教‘色’彩。柱身和粱仿上布满了鲜‘艳’的彩画和华丽的雕饰。内部廊道‘交’错,殿堂杂陈,空间曲折莫测,置身其中,步入神秘世界。

  请收藏:https://m.bqg8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