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百二十七章 大西洋,我们的洋!_与南宋同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一天清晨,驻南开地区的帝国海军中校周同率领着着他的船队出发了。

  他的任务很简单,要渡过大西洋直接到达布衣河口。

  当然,还要记录沿途的水文情况,为正式建立一条新航线积累必须的资料。

  但是,似乎这条航线并不是一条无人走过的航线,因为帝国海军中校周同手里的海图上清楚地标出一个可以补给淡水的海岛岛群,它正好位于整条航线的中部地区------那些先行者是真够懒的,他们早早完成了探索却不留下基本的水文资料。

  整条航线能有七八千公里的距离,预计花费两个月可以轻松完成整个航程,而且还可以同时完成水文情况的初步调查。

  对于帝国海军来说,事实上根本不用在中途建立补给站,但是考虑到以后的商贸运输,他们只能先去那个群岛建一个了。

  这一支船队中有一条五桅式战舰,一条三桅式战船,两条五桅式后勤运输舰------很明显,他们真的只是重新探索航线而不是为了做战。

  这支船队的通信配备极好,每一条船上都有大小功率不同的火花式无线电报机,而且,他们在南大西洋上的无线窗口期是全天式------因为这里只有他们才有装置,不怕干扰。

  这一支船队一共有四百五十名水手,连带军官与后勤人员都算上,不过六百人。

  理论上他们可以在三个月内不用停靠陆地或岛屿而保持持续高速航行,只需要他们维持基本的生活水平。

  但是,这次不必要了,周同中校得到的命令书中连个时间期限都没有,两个月内完成任务,那是他们自己给自己要求的。

  这注定是一次轻松而写意的航行。

  周同中校不太明白,这个大西洋的南部海域竟然都比天竺洋的南部还要平静!

  先前,他也组织过适应性航行,但是没有一次遇到巨风巨浪。

  莫非是老天爷善待自己?

  周同中校显然不明白其中的道理。

  原来形成台风需要巨大能量,这种能量主要由较高的温度和丰富的水汽转化而来。

  其次,要有一种能使大气汇合上升的初始环境,而最合适环境要数“热带辐合带”。

  它是一个气压较两侧为低,能使高温高湿的大气向内汇流的地带。

  在这里,水汽大量上升凝结,放出潜热,使气温更加增高,空气密度更加减小,于是热带辐合带内的气压也越发降低,高温高湿的大气更加快速地被吸引到热带内,风也就越吹越大。

  三是,经过上述两个条件的作用,高温高湿大气一股劲地往热带辐合带内吹,但还不能产生猛烈的大气旋涡,要产生并维持猛烈的大气旋涡,还得靠地转偏向力来帮忙。

  地转偏向力是一种因地自转而产生的能使风在向气压低处吹送途中发生偏向的力量,它使风不直

  请收藏:https://m.bqg8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