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十五章 故地_大明新命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成白地!要不——咱们还是在这里藏船上岸?”

  “不!咱们继续乘船往前!我怀疑,鞑子在小凌河南北的大营恐怕已经撤了!而且是真撤!”

  如果是小凌河两岸的鞑子大营,是阿济格、阿巴泰那样的人物在领军,可能杨振还要再好好考虑考虑,可是既然已经确定是黄台吉亲自领军,那就没有必要再疑神疑鬼了。

  因为阿济格、阿巴泰这样的人物非常鄙视明军,行军扎营的时候并不怎么考虑明军偷袭的问题,所以就比较大大咧咧。

  可是黄台吉可不一样,一来这个人本身就是心思缜密的人物,二来他就是想放松一下,随行在他身边的两黄旗军队也不会这么粗心大意。

  特别是在杨振的先遣营已经从海岸方向出击过两次的情况之下,黄台吉若还在娘娘宫大营里,又怎么可能在这个方向上没有防备?!

  现如今,自己带着人已经深入到了这里,却都还没有遇到一队鞑子巡哨,那就说明,这个地方已经没有鞑子驻军了。

  想到这里,杨振变得胆子大了起来,对着众人说道:“放宽心吧!结合占鳌和小五今天送回来的消息,我猜测鞑子已经撤了!”

  杨振这么说了以后,其他人的胆子也大了,也不再担心奋力划桨发出的击水声引起鞑子巡哨的注意了。

  不过,一向小心谨慎的张臣却又问道:“若是鞑子今天午后,就已经撤了的话,那么为何松山城外红夷大炮的炮击声,却一直响到了黄昏?!难道说,鞑子搞的是分批撤退?!”

  “应该是这样没错了!鞑子首领黄台吉可能已经带着两黄旗先行撤军了!不过却留下了三顺王和三顺王的队伍,给他断后!——

  “对了,差点忘了!还有围困塔山和松山的鞑子,他们要撤退也需要时间!黄台吉留下三顺王的队伍,一边继续麻痹松山和锦州的守军,给他自己撤军殿后,一边也是让三顺王的队伍,等待和接应他们在塔山和松山的鞑子军队!”

  杨振的分析一说出来,众人都是感慨,一方面感慨鞑子首领的奸诈,一边感慨杨振的头脑缜密。

  杨振说完那番话没多久,小船在众人的奋力划桨之下,驶过一个小河湾,重新进入了一个大体上呈东西走向的河道,而一座简易木桥也随之出现在了大家的眼前。

  这座简易的木桥,是由几根长长的原木并排钉在了一起搭建起来的,整个桥面就直接平铺在河道两侧浅滩上的一片木桩子桥墩上。

  那些木桩子桥墩,有许多都已经东倒西歪,残留着上一次被炸毁的痕迹。

  小船到了这里,众人已经能够看见河岸东北面鞑子粮草大营正门处高耸的望楼了。

  可是望楼上没有火把,一片死寂,鞑子粮草大营正门处,也丝毫听不见一点人马的声响。

  到了这时,坐在船首的张

  请收藏:https://m.bqg8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