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一一章 有备_大明新命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可就真的要反了。

  另一方面,他也一再请求金海镇尽快派出兵船,如同以往那样将流民转移出海安置,希望尽快摆脱因为金海镇鼓吹移民屯垦给登州府造成的沉重负担。

  而事实上,登莱各地官府,由于南北流民云集,的确已经处在了崩溃的边缘上。

  虽然疙瘩瘟的传播已经被阻断了,但是每一天都有数十个甚至数百个扛过了隔离营隔离检疫的老弱妇孺死于长期的饥寒交迫。

  之前,杨振在冬季里没有重启移民计划,一来是因为登莱地区的疙瘩瘟传播,二来则是因为他要发起镇江堡之战,水师船队要跟随听候命令。

  现在登莱地区的疙瘩瘟传播已经被阻断,而镇江堡之战已经以金海镇的胜利落下帷幕。

  在这样的情况,再不重启移民计划,那就是对云集登莱乞活的流民的犯罪了。

  当然了,以重启移民行动为中心安排了一系列的任务之后,杨振也没有忘了请身为总镇府谘议的方光琛,起草一份镇江堡大捷的捷报,交给前来送信的方家人尽快乘船返回山海关,然后经由山海关兵部分司呈报到京师兵部去。

  虽然杨振对中原和湖广地区围剿流寇的事情暂时帮不上什么忙,但是来自金海镇的捷报,或许也能给崇祯皇帝带去一些胜利的喜悦,或者哪怕是一点点安慰。

  其实现在关内的局面恶化,说是崇祯皇帝的咎由自取也不为过。

  因为早在崇祯十一年底、十二年初的时候,杨嗣昌“四正六隅十面网”的剿贼战略,其实已经发挥了效用。

  但是,就在宜将剩勇追穷寇的关键时刻,崇祯皇帝却调走了中原剿贼战场上的两大主力,即洪承畴所部人马和孙传庭所部人马。

  虽然崇祯皇帝调走洪承畴和孙传庭两大主力,也是为了应对清虏大军对京师迫在眉睫的威胁,可是这么做的结果,对中原和湖广的剿贼战场来说,却是灾难性的。

  本来已经穷途末路的各路流贼,竟因此逃出了精心布置的重围,不仅获得了一个喘息之机,而且渐渐成了气候。

  最重要的是,当时被调离了剿贼战场的两大帅才洪承畴和孙传庭,直到现在也没有再被用于剿贼战场。

  两年过去了,孙传庭仍在京师的天牢里吃牢饭,而洪承畴则带着麾下的一堆骄兵悍将们,则守着清虏已经无暇顾及的辽西关门几乎无所事事。

  杨振也不清楚崇祯皇帝究竟是怎么想的,但是如果是他坐在崇祯皇帝的位置上,那么他绝不会放着孙传庭和洪承畴不用。

  他宁肯放弃辽西的城池不守,也要将洪承畴及其麾下的骄兵悍将们重新投放到关里的剿贼战场上去。

  在给崇祯皇帝的捷报之中,杨振不顾方光琛的劝阻,执意将起复孙传庭接替病重的杨嗣昌总领剿贼事务以及抽调辽西兵马入关南下助剿流寇

  请收藏:https://m.bqg8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