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九零章 传奇_大明新命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更是一片赞誉褒奖。

  崇祯皇帝甚至都已经叫人拟好了旨意,准备叫人渡海前往旅顺,甚至前往镇江堡,再一次封赏杨振的功劳。

  但是没过多久,清虏伪帝黄台吉不甘心失败,亲率大军“十数万”御驾亲征镇江堡的消息,就又传回了金海,传到了辽西,传到了登莱,传到了京师朝堂之上。

  这一下子,不管是金海镇的后方,还是辽西、登莱地区以及京师朝堂,原本轻松喜庆的气氛,立刻急转直下。

  身在紫禁城里的崇祯皇帝,闻讯也压住了即将发布的圣旨,暂时叫停了封赏事宜,紧张地等待着最后的结果。

  京师朝野上下以及辽西、登莱地区各路人马,都在紧张地等待着接下来事态的进展,都在等待着杨振向金海镇后方,向辽西,甚至是向朝廷求援的消息。

  金海镇的大后方,自是厉兵秣马,随时准备北上救援镇江堡,为杨振解围。

  而辽西各路兵马,则有许多人幸灾乐祸,公然嘲笑杨振蚍蜉撼树不自量力。

  朝堂之上更有对金海伯杨振不满的官员,趁机向崇祯皇帝进言,立刻派人渡海前往旅顺去,接管金海镇各路人马,免得杨振兵败如山倒,坏了好不容易有点起色的辽东大局。

  甚至包括崇祯皇帝本人,也在一些跟亲信近臣谈话的场合,忧心忡忡地抱怨杨振还是太年轻了点,虽然锐意进取,但可惜不够老成持重,做事过于冒险,不该擅开边衅。

  就这样,自从去年九月底以来,杨振夺下镇江堡城然后被清虏伪帝黄台吉亲率大军重重围困的消息,成了金海、登莱、辽西以及京师朝野长时间被关注被议论的焦点。

  与此相应的是,杨振的名声,或者说名气,也跟着大涨起来,成为了大明朝野上下,蓟辽各方长时间关注议论的话题人物。

  前前后后、方方面面、形形色色的各种议论当中,一开始有羡慕嫉妒的,后来也有冷嘲热讽的,但是总的来说,一开始是夸耀褒奖的居多,到后来也仍是惋惜担忧的居多。

  也因此,从夺下镇江堡城,到在镇江堡城陷入清虏重围,杨振大涨起来的名声,主要还是美名。

  再到后来,杨振在即将被清虏大军合围之前,因为担心各路人马来救会落入清虏大军围城打援的陷阱,提前发布命令,不许各路人马来援的做法,则更是直接为他赢得了一个忠义无双的美名。

  忠,是因为他不畏生死,亲入险地,完全兑现了当初在大明京师对崇祯皇帝许下的诺言。

  义,是因为他能够设身处地为其他同僚以及大明朝其他各路人马着想,宁肯自己被清虏十万大军围困在镇江堡城内朝不保夕,也不愿辽东镇、金海镇其他各路人马前来救援,步入险地。

  这样的高风亮节忠义无双,谁曾见过?

  别说万历以来的辽东前线,

  请收藏:https://m.bqg8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