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百三十一章 奇正_大明新命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是,这就接旨,这就接旨,只不过——”

  “呵呵,郑亲王可是担心接下来的战事么?你放心,我多尔衮是何等样人,岂会因为区区一个大将军的归属,而撂挑子不管这一悠关我大清国运的大事?”

  济尔哈朗犹豫不决的神情与表现,多尔衮当然看得一清二楚,知道济尔哈朗是在担心自己经受了黄台吉这种一拉一打的手段之后,担心在即将到来的战争中自己不配合,消极怠工。

  同时,多尔衮也知道,济尔哈朗如此表现,其实也是想当着黄台吉派来的传旨大臣的面儿,等着自己亲自表态支持他。

  因为如果自己不支持他,济尔哈朗就不可能得到两白旗的支持,那么接下来的仗,也就没法打。

  果然,济尔哈朗等的正是多尔衮的这个表态,所以多尔衮话音刚落,济尔哈朗立刻就接过话头说道:

  “有了睿王这句话,本王尚有什么说的呢,也只能硬着头皮接下这个重担了!”

  济尔哈朗虽说自己是硬着头皮接下的这个重担,但是他的神情出卖了他,当他说出这个话的时候面带微笑,并没有什么迫不得已肩负重担的样子。

  却说济尔哈朗从多尔衮那里得到了会顾全大局的承诺以后,立刻冲着刚林手上的旨意叩了首,然后接了过来。

  从这一刻起,济尔哈朗就成了满鞑大清国新晋的定海大将军,成了辽东南海州、盖州以及镇江堡一带所有满鞑子军队的最高军事指挥官了。

  事实上,早在三月里黄台吉下旨将多尔衮兄弟俩人的爵位降为多罗郡王的时候,身为和硕亲王的济尔哈朗,就已经是这一带地位最高的王爷了。

  眼下,无法亲征的黄台吉将他封为定海大将军,之所以在盛京的朝堂上和八旗的其他上层人物之中没有遭到反对,原因也在这里。

  再加上金海镇水师突袭辽河口,焚掠田庄台的事情,又是不争的事实,所以上上下下,里里外外,对于黄台吉的这次换帅之举,并不怎么意外。

  包括多尔衮本人,早一步得知黄台吉决意也免掉自己的奉命大将军职务时,也只是长叹了一口气而已。

  对此,就连一贯脾气急躁的武英郡王阿济格,在听了刚林接连宣读的两道旨意之后,也十分难得地保持了沉默。

  多尔衮与阿济格也知道,黄台吉这么做,是不想让他们兄弟俩在接下来的大战中大出风头。

  因为根据他们之前的谋划,接下来他们剿灭金海镇的大战,赢面将会非常之大。

  特别是,如果用好了朝人的兵船,那么在大清兵水陆并进前后夹击之下,一举歼灭金海镇的主力人马,将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奈何身在军前的多尔衮与阿济格等人是这样看的,而身在盛京城内的黄台吉,也是这样看的。

  既然如此,那么黄台吉自然就不能让多尔衮

  请收藏:https://m.bqg8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