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六七章 大使_大明新命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们根本就是两种不同的东西!”

  杨振见张得贵这个协理营务处的总管对此不以为意,也知道他们并没有真正意识到,如今自己同时得到番薯和马铃薯对于金海镇的未来究竟意味着什么。

  是以他先是打断了张得贵的话头,随后就准备着给他们普及一下土豆或者说番仔薯的重要意义。

  然而,杨振这边还没想好应该怎么说,却听见船帮下面的码头上有一人高声说道:“金海伯高见!爵爷您果然见识不凡!”

  那人一说话,果然引得船上码头上众人瞩目。

  杨振闻言,也站起身来,扭头去看,就见说话的那人,是一个站在码头人群前列、靠近船帮之处的干瘦青年。

  这个干瘦青年,个头倒也不矮,肤色有点黝黑发红,年龄约莫二十多岁,神色坦然,目光炯炯,站在那里还颇有一些器宇轩昂的样子。

  “都督,他叫陈书农,别看他年轻,却是俺们请回来教咱们种薯的领头人。”

  杨振正打量那个黑瘦陌生青年的时候,站在他旁边的严省三连忙向杨振介绍了这个人的身份。

  杨振听见这个话,点了点头,没有说话,这个时候,他又听见严省三在身边放低了声音继续说道:

  “都督,俺们到了福州之后不久,就带着福建巡抚的书信,前去寻找最早在闽东教人种薯的陈振龙、陈经纶父子。结果去了才知道,那个陈振龙老先生已经没了。

  “其子陈经纶虽然健在,但这些年到处教人种薯,积劳成疾,卧病在床,俺们按都督的说法,许诺事成之后都督可保举他做官,许诺给他重金酬谢,但他还是认为咱们金海镇太远,而且认为辽东不适宜种薯,所以坚辞不受。

  “最后,俺们拿着福建巡抚萧大人的书信,把各种话说尽,非要他推举几个人跟俺们返回辽东种薯不可,最后他才推举了他族中这个主动请缨的族侄。就是这个年轻人!”

  “原来如此。”

  杨振听完严省三的介绍,当即冲着码头上那个越众而出的年轻人一抱拳,大声说道:“原来是陈振龙先生之族人,陈经纶先生之族侄,失敬失敬!”

  那个年轻人见杨振这般,当下连忙躬身作揖说道:“先人积德,后人受益,小子愧不敢当!小子久闻金海伯杨都督之大名,今日初来乍到,即听见都督对朱薯和番仔薯的区分,一时忍不住感叹,无礼之处,万望恕罪!”

  “呵呵,无妨,无妨。然而陈兄弟你既然方才忍不住感叹,想必你对番薯和番仔薯的区别一清二楚,请陈兄弟你移步船头,先为我等分说解惑一番!”

  杨振初见这个陈书农的面儿,当然也希望对他进行考校一番,识别一下。

  如果他真的有真才实学,那接下来杨振会毫不吝啬地给他一个高位,叫他全权掌管金海镇的种薯事业。

  而如果他

  请收藏:https://m.bqg8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