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四七章 府邸_大明新命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几百个人的暂编宁远先遣营了。

  如今松山城里,派系众多、关系复杂,没有一个熟悉内外情况的人帮着自己奔跑联络是不行的。

  麻克清身份尴尬,在原来的先遣营里就没地位,更别说让他去联络夏成德、吕品奇,以及与鞑子、二鞑子不共戴天的民壮首领安庆后了。

  所以,杨振留下了金士俊这个熟悉松山城各方面情况的人,充当自己的副官亲随,从各方面来看,都是很合适的。

  至于金士俊本人,这一回也跟着其父金国凤升了官,有了一个千总官的武职,职级不高不低,也合适。

  另外,金士俊毕竟出身宣府镇的将门世家,虽然也是十五六岁就从了军,跟着其父东奔西跑,没读过多少书,可是论起舞文弄墨来说,怎么也比纯粹军户出身的杨占鳌,以及灶户加海盗出身的严省三强上不少。

  所以,金士俊这样的人,正是杨振现在所需要的。

  且说杨振回到了松山城里,当日下午就在徐昌永等人的劝说之下,将自己的驻地,从城隍庙里搬迁到了北门内的总兵府中。

  杨振之前来过松山总兵府赴宴一次,也曾来过这里请金国凤题写制铁所的招牌。

  但是那几次来,都是客将的身份,客人的身份,一路走马观花,根本无暇仔细打量总兵府的布局。

  现在不同了,他是这座府邸的主人了。

  松山城内的“总兵府”,并不是按正经总兵府的规格建造的,而是在之前的广宁中屯千户所衙署基础上改建而来的,规模不算大。

  但是即便如此,也是前后三进院落,其大小规模,比起城隍庙来说也是不遑多让了。

  特别是,比起之前杨振住的地窝棚和城隍庙里的小室来说,那绝对是鸟枪换炮、今非昔比了。

  到了总兵府,杨振在金士俊等人的陪同下,参观了一遍,简单做了一些分派。

  总兵府第一进院落,即前院,位于大门和仪门中间,只有大门两侧的门房和院落两厢的三间偏房,没有坐北朝南的正房。

  杨振把金士俊带过来的胡骝小队人马,从城隍庙的前院门房调了过来,安排在了这里。

  至于金士俊本人,原来在总兵府住在哪里,今后还是住在哪里。

  第二进院落,即中院,则是在总兵府的二道门后即仪门的背后,两侧照例是一溜五间的东西厢房。

  对着仪门的,正是总兵府坐北朝南、面阔五间、进深两间的正房大堂了。

  说是正房,其实五间房里的正中间那一间,乃是一个穿堂。

  穿堂的两边,即东西翼,各有两间房,门口都是朝着穿堂开。

  东边两间,是办公用房,对着穿堂的门口两边各挂一块长条木板,上面用魏碑字体,刻着一副对联:

  书有未曾经我读,事无不可对人言。

  杨振看了,会心一笑,对金国凤的光明磊落、直爽无私不由

  请收藏:https://m.bqg8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