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二六章 策略_大明新命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没错,方一藻在自己的奏章里,白纸黑字地写着,要保奏杨振出任宁远总兵,这对方一藻有利,对宁远城里的文官都有利。

  至于袁枢,之前他就十分看好杨振,这一回,杨振果然没有辜负袁枢对他的期待,不仅解了松山之围,而且还有许多斩获。

  最让他欣慰的是,连带着袁进及其水师营都跟着立了不小的功劳,足够令他这个督饷郎中在辽东站稳脚跟了。

  且说邱民仰和袁枢二人听了巡抚方一藻的想法,并且细看了方一藻直接写给皇帝的奏章内容之后,当即表示愿意与方一藻一起联名保奏杨振升任总兵。

  方一藻料到他们会赞成,但是没有料到这一点,略微盘算一番之后,当场答应,并且请了两人就在巡抚衙署的二堂上署上各自的名字。

  邱民仰和袁枢二人署完姓名,随即告辞离去,就在这个时候,二堂偏厅里的一扇屏风后面走出一个人来。

  此人赫然正是方光琛。

  从松山到宁远,陆地上早有驿道相连,两地之间的驿道,不过一百二十里左右,快马两三个时辰就到了。

  方光琛清早天刚亮就出发,在张臣等人的护送下一路顺利,到了中午时分就紧赶慢赶进了宁远城。

  并且一回来,就把鞑子撤军的大好消息报告给了自己的父亲方一藻,同时也把自己与杨振已经达成一致的那些想法,一并汇报给了方一藻。

  方一藻立刻遣人写了布告,张贴在巡抚衙署大门外的墙壁上,向宁远全程军民宣告了满清鞑子撤军、松山之围已解的喜讯。

  与此同时,连忙写就了报捷与请功的奏章,派了人去请来邱民仰和袁枢,与他们商量如何向朝廷报功,如何奖励有功之人的事情。

  于是就有了方才的场面。

  且说方光琛从屏风后走出来,来到方一藻的身边,顺手拿起方才邱民仰和袁枢联署的奏章本子,看了起来。

  结果他不看还好,一看之下,顿时大吃一惊“父亲大人!您是不是搞错了啊?!怎么您还是要保举杨振出任宁远总兵呢?!

  “儿子也知道,让杨振当上宁远总兵对我们更有利,可是明知道十有八九成不了,又何必非要去争呢?!”

  方光琛看了父亲方一藻亲笔书写的保举杨振的奏章,心中无比讶异,忍不住叫了起来。

  之前在松山城内,方光琛已经与杨振达成了一致,自己要先捏着鼻子把金国凤保举到宁远总兵的位置上去,然后力助杨振出任松山总兵一职。

  若是祖大寿、高起潜等人仍然从中阻挠,那么就退而求其次,让杨振平级调动,从宁远副将的位置上,调任到松山城内,出任金国凤现在担任的松山副总兵。

  让守卫松山城有功的金国凤升任宁远总兵,然后让救援松山城有功的杨振接替金国凤松山副总兵的位置,完全说得过去。

  即便高起潜再记恨杨振及其旧部,也不至于连一个平级调动都反对吧?!

  而且,从宁远城方一藻的身边调到松山前线,还是副将出任一路副总兵,任谁看来,也不会认为这是对有功将领的褒奖。

  方光琛这个计算了许久的想法,之前也已经给他的父亲方一藻禀报过了,当时方一藻也同意了。

  所以,此时看到了这个奏章的内容,完全不是之前商量好的对策,心里的惊讶可想而知。

  不过,对于自己儿子的惊讶询问,辽东巡抚方一藻却是面带微笑,老神自在,端着茶碗喝了一口,品了品,吐出茶沫子,然后缓缓说道:

  “你总是自以为聪明有头脑,不将天下读书人看在眼里,可是你难道不知道圣人所说——取乎其上得乎其中的道理吗?!”

  说到这里,方一藻放下了手中的茶碗,然后看着自己的儿子继续说道:“子曰——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

  “你若只是想要松山总兵,那么到最后,可能只是得一个松山副总兵!只有你坚决要求宁远总兵的位置,而且显得志在必得、非得不可,到最后,方能得到松山总兵的位置啊!这其中的道理,并不难明白,你且琢磨去吧!”

  “可是——”

  “没有可是!”

  “万一——”

  “没有万一!”

  “好吧——父亲大人,那就这样吧!”

  请收藏:https://m.bqg8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