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一十二章 攻守之势异也_乾隆朝的造反日常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样。

  这跟他们已经起兵了的情况不同。

  起兵了大家就没有退路了,而不起兵大家就都有退路,倒霉的也只是姚之富他们这些头脑们,以及他们的心腹弟子骨干。

  齐林他们可不想去考验皇汉讲不讲道义,哪怕届时皇汉不会杀他们,但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滋味儿也是极不好受的。

  就像现在落在陈军手中的刘之协、宋之清一样。

  这俩人的行踪被赵家掌握的清清楚楚,一个在南阳被请到了陈军中,一个在新野被请到了陈军中,当时的陈军还打着赵字旗号呢。

  那两位大师傅虽然再没有说话,但他们不难受吗?

  齐林等人可是很怕自己成为第二个刘之协、宋之清的。

  谁叫他们这些个头头脑脑的底细皇汉都了如指掌呢!

  这就等于自己最大的把柄被人家拿住了。

  所以他们只能屈服!

  先把握住一部分利益再说。

  何况人赵家还答应了他们不将他们打散收编,允许他们独立设营。

  当然,如果愿意加入陈军的,他们也热情欢迎,但必须声明退教,从此与白莲教再无干系。

  只这一条那就足以打动白莲教所有人。

  樊城城南二十里外的李西楼。王经隆的大营就设在这里。因为这片土地三面被清河所包裹着,乍然一看简直是一个缩小了百十倍的襄阳城。

  虽然天气越发寒冷,河面上已经结起了一层薄冰。

  怕是再过个十天半个月的,这清河河面上就能过人过车马了。

  王经隆带领手下诸将前来迎接赵亮。

  后者此番可是带来了上万主力火枪兵和陈州、南阳三万新兵的。

  虽然上万火枪兵和三万新军中的两万人都从信阳武胜关直下鄂北的德安府了,他本人只是带来了上万新兵和十几门大炮,并不能一举扭转陈军在襄樊战场上的不利态势。

  但谁都知道襄樊战场的局势已经改变了。

  从现在开始,原本是陈军在樊城拼命抵挡清军的攻击——王经隆费时费力的把沿着汉江扁长铺展开的樊城给打造成一个坚固的堡垒,以此为核心拖延着清军的攻势。

  清军拿不下樊城那就利用不了南阳至襄阳的水路,他们哪怕绕过樊城拿下了南阳境内的新野、邓州等地也没个鸟用。

  终究还是会退下来的。

  可现在却要变成陈军反攻清军,以尽可能的沾住清军。清军则要以来襄阳这么个战略支撑点抵挡陈军的攻势,以便让他们的主力部队顺利后撤。

  因为攻势德安府的陈军根本就不会遇到任何的抵抗。他们能轻松的劈开德安,直接打到孝感,打到汉阳,甚至在长江上陈军水师的接应下打过长江,进攻武昌。

  去斩断襄阳清军的后勤补给线,去斩断襄阳清军的退路。

  如果襄阳清军不后撤,他们就可以从德安府拐个弯杀进安陆府,杀到襄阳的屁股后头去。

  清军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收兵退出汉江北地,与武胜关南下的陈军碰一下。如果赢了,自然一切都不用再说,可要是败了,那丢掉的可能都不是一个襄阳了。

  当然了,襄阳城易守难攻,留在城内的清军如果坚决抵抗,那还是能扛上一阵子的。

  “大王,这便是刘之协、宋之清两位教首。”

  与赵亮见过礼后王经隆第一时间为他介绍了刘之协、宋之清。这两人边上还站着一青年一少年,整个弥勒佛转世的刘松之子刘四儿和当世牛八鹿邑幼童王双喜。

  请收藏:https://m.bqg8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